“发展新能源车我们等不起!”
“汽车大省”湖北,终于坐不住了!
在各省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湖北汽车因为对燃油车的路径依赖,转型迟滞,导致产量与销量双双暴跌。
曾经引以为傲的产业,正被兄弟省份一点点蚕食。
如今,“汽车老炮”湖北,如今开始发力,准备跑步赶超了。
论历史地位,湖北汽车稳坐全国汽车产业第二把交椅,而这一切都是拜东风的前身——第二汽车制造厂“所赐”。
后来二汽(后改名东风)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这一点星星之火,成就了湖北汽车产业的燎原之势。
20世纪80年代,二汽刚好踩在了时代的节拍上,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借着国家汽车业快速发展的东风,二汽迅速向全国市场推出自己的“东风”牌汽车。
面对一个需求量巨大的市场,“东风”供不应求,为了赶产量,据说,当时的东风效率高到一分钟一辆卡车可以下线。
只用30年,十堰的城市名片里已经不止有武当山,还有“重卡之城”的美誉,从一个大山里的偏远小城镇,发展成为区域性大城市。
2003年,十堰已满足不了东风发展需求,武汉成为东风汽车新总部所在地。
湖北省优越的发展条件,广阔的发展前景,向全世界的优秀车企发出邀请函,吸引众多汽车厂商前来投资建厂,为湖北汽车产业腾飞铺平道路。
只是武汉,就吸引来超过140家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
如今湖北坐拥整车企业25家,1800+零部件规上企业,打造了一个4小时供应链圈,实现本地零部件采购率超过95%,使得整车采购成本一直处于低位。
前期慢慢发展积累起来的优势,使湖北一直处于汽车强省之列!
2018年湖北生产了241.39万辆汽车,占全国8.65%的汽车份额,全省汽车产业营收6663亿元人民币。
而且湖北计划在“十四五”,要有5个突破万亿的产业,汽车是第一个达到万亿规模的产业。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很押韵,湖北汽车产业也一样,逃脱不了发展的阵痛。
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这几年,湖北汽车却开始掉队了。
后知后觉的湖北汽车在2024年,产量减少40万辆,国内排名较之2023年下降三个名次,堪堪守住前十名。
40万辆什么概念?要知道2024年湖北省生产了138.9万辆汽车,失去的40万产量将近全年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
湖北的汽车产业已经远远落后于旁边的邻居安徽省,2023年安徽以208.8万辆汽车的产能,傲视群雄。
2024年安徽高居第二名,仅次于广东,生产262.03万辆汽车,而湖北只有138.91万辆,只有安徽的一半。
汽车产量连续多年增长的陕西,2024年生产175.35万辆汽车,排名全国第七名,湖北已经滑落到第十名。
从2017年到2024年,从第四名到第十名,可以说一步一个脚印了,滑落得很踏实。
趁着“东风”懈怠,迅速抓住新能源车“东风”的还有河南和湖南。
因为前期一直在投入新能源车的发展,产量得以迅速提升,排名也进入全国前十。
所有的省份都在开香槟,只有湖北在“挨揍”。
其他兄弟省份因为提前布局新能源,为自己带来了全新的发展。
2025年前两个月,湖南生产了22.78万辆汽车,比去年同期增长235.49%,一跃成为全国第8名。
新能源车的发展红利,也为陕西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契机,2024年一年生产的新能源车是2020年的19倍,高达119.8万辆。
东风是湖北汽车的定海神针,对湖北汽车产业影响巨大。
东风靠着燃油车占据全国第一梯队时,风光无限,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躺平,没有危机感导致东风对于市场的变化敏感度不高,从而错失良机。
眼看产量连续下行,湖北汽车人又怎能甘心落后。
既然前期新能源车发展滞后,咱就认,然后调整方向做出改变。
3月20日,湖北分别提出两个年度“小目标”:第一个东风旗下品牌的新能源车产销100万辆,第二个“湖北造”新能源车达100万辆。
换句话说就是湖北汽车产业的产量要上一个大台阶,这里面需要做的工作太多。
另一个目标要在2027年,全省一年生产的汽车要超过3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要占到50%,L2级或者以上的智能网联新车要超过90%的份额,海外订单要达到400亿元。
说干就干!
首先,湖北汽车开始快速向新能源、智能化靠拢,他们一边自己研发技术,一边审时度势选择与华为和长安合作。
汽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朗,谁能在核心技术占得先机,谁就可以领先世界。
与华为的合作恰逢其时,华为的技术是东风最需要的,即插即用,省去了自己研发的时间,东风也为华为提供了更多应用场景。
2025年初,与华为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在4月份,专门成立新公司,致力于与华为合作的新车型的生产。
5月全面深化战略协作协议签署;9月成立创新实验室,为双方合作增加更多可能性。
而长安则为东风扩大了市场想象空间。
因为早期布局新能源,近来的长安可谓声势浩大,其旗下品牌阿维塔、深蓝,颇受市场欢迎,东风与长安的合作,可谓强强联合。
东风的新能源品牌岚图,猛士等新能源车型,正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尤其是在“9•3”阅兵中亮相的“猛士”,一时风光无限。
除了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之外,湖北汽车也很重视自身技术与配套的发展。
湖北汽车在智能联网和动力电池等关键领域加大投入。
就在最近,湖北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高性能微控制单元芯片(MCU)正式投产,这一芯片我们再也不会受制于人。
湖北汽车又慢慢找回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没有哪家公司可以永远处于巅峰。
市场永远是在波动的,局势看不清楚,就很容易把公司带入一条向下的路。
最重要的是看清局势,调动资源以弥补错过的先机,而不是抱怨和哀叹。
就像湖北的汽车产业,有过发展的巅峰,也有从巅峰滑落的阵痛。
即使苹果也有处于低谷的时候。
我们永远都有机会,看清趋势以后,依然可以调整方向,再一次出发。
湖北汽车没有像底特律一样成为锈迹斑斑的工业带,而是选择与其他兄弟省份一起,铸就中国汽车产业的脊梁。
-END-
参考资料:
东风、长安火速重组,是时候推介下湖北了
现在的湖北省是“东方的底特律”?新能源汽车已在悄悄快速崛起
目标百万辆,失意的中部汽车大省发力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