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估计不少人都听说了,但可能没太往心里去,那就是关于奔驰的。
咱们印象里,奔驰那可是豪华车的标杆,那三叉星徽一亮出来,就代表着身份和品味。
可就在刚过去的7月份,这个老大哥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以说是让人大跌眼镜。
有数据显示,北京奔驰7月份的零售销量只有26653辆,这个数字一出来,很多人都懵了。
要知道,跟它并驾齐驱的另外两位,宝马(华晨宝马)卖了4.2万辆,奥迪(一汽-大众奥迪)也卖了3.76万辆。
这么一比,奔驰不光是输了,而且输得有点惨,连2.7万辆的门槛都没迈过去,环比上个月的销量更是直接掉了四成多。
这可是近些年来看,奔驰最差的一个月成绩了。
大家心里肯定都在犯嘀咕,这到底是怎么了?
奔驰的那些潜在客户,那些原本准备掏钱买奔驰的人,都上哪儿去了?
难道是被宝马和奥迪给半路截胡了?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捋一捋,看看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很多人下意识就会想,奔驰卖得不好,那肯定是宝马和奥迪高兴坏了,毕竟这三家斗了这么多年,此消彼长是常事。
但这次,情况好像真不是这么简单。
如果咱们仔细去看数据,就会发现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真正让奔驰感到巨大压力的,可能并不是来自德国的老对手,而是一批咱们中国自己的新能源品牌。
这些品牌就像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用一套全新的打法,直接冲到了豪华车市场的腹地,把原本属于奔驰的蛋糕给切走了一大块。
咱们具体来看看都是谁在“抢”奔驰的订单。
首先要提的就是问界。
这个品牌背后有华为的技术支持,势头非常猛。
就说7月份,问界M8,一款定价在40万左右的SUV,一个月就卖了21564辆。
还有更高端的问界M9,定价50万以上,也卖了10098辆。
你把这两个数字加一下,光是问界这两款主力车型,一个月就卖掉了超过3.1万辆。
这是什么概念?
这个数字比奔驰整个品牌7月份在中国的总销量还要多。
过去,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人,手里攥着四五十万预算,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买一辆奔驰的GLC或者GLE,开出去有面子,自己开着也舒服。
但现在,情况变了。
他们走进商场,可能左手边是奔驰的4S店,右手边就是华为的体验店。
进去问界车里一坐,一体验那个智能座舱,听一听那个音响,再试试那个据说很厉害的自动驾驶功能,很多人心里的天平就开始倾斜了。
他们会发现,原来所谓的“豪华”,不光是真皮座椅和木纹装饰,还可以是反应飞快的车机大屏,是能听懂你各种指令的语音助手,是能在堵车时解放你双脚的智能驾驶。
这种科技带来的新鲜感和便利性,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再来看另一个现象级的品牌,小米。
雷军造车,从一开始就赚足了眼球。
小米SU7上市才几个月,7月份的销量也冲到了1.8万辆。
小米SU7的目标客户是谁?
很大一部分就是那些原本打算买奔驰C级的年轻人。
过去,一个刚在职场站稳脚跟的年轻人,攒够了钱,买一辆奔驰C级作为对自己的奖励,是一件特别有仪式感的事。
但现在,他们有了新的选择。
小米SU7用它时尚的外观、强悍的性能,还有和小米手机、家居产品无缝连接的智能生态,精准地抓住了这群互联网时代长大的年轻人的心。
在他们看来,开一辆小米SU7,代表着自己是走在科技前沿的弄潮儿,这比单纯拥有一个传统豪华品牌的光环,可能更让他们感到自豪。
花差不多的钱,一边是经典的品牌,一边是全新的智能体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自己的钱包投了票。
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就是理想汽车。
理想L系列的车型,在7月份一个月就交付了4.4万辆,这个数字比奔驰和奥迪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
理想的成功,在于它把中国家庭用户的需求研究得透透的。
它提出的“冰箱、彩电、大沙发”虽然听着很通俗,但确实打动了无数家庭。
那些原本准备买一辆奔驰GLC或者GLE,想着周末能带全家老小出去玩的消费者,突然发现,花同样的钱甚至更少的钱,可以买到一辆空间更大、座位更舒服、后排还有屏幕给孩子看动画片的理想L8或者L9。
对于家庭用户来说,长途旅行时家人坐得舒不舒服,孩子在车里有没有得玩,这些实实在在的需求,可能比车头那个标志到底是什么品牌更重要。
分析到这里,事情的脉络就很清晰了。
奔驰销量的下滑,并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常规波动,而是整个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过去,人们买豪华车,买的是品牌故事,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但现在,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领先的智能电动车市场,人们越来越看重实际的“体验”。
这个体验包括了智能化的驾驶辅助、人性化的座舱交互、以及和数字生活无缝对接的能力。
说白了,大家现在买车,不光是买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买一个智能的移动终端。
而在这方面,咱们的国产品牌确实走在了前面。
当然,把责任全推给外部环境也不公平,奔驰自身的问题也不少。
首先就是它的电动化转型,走得非常坎坷。
奔驰很早就推出了EQ系列的电动车,本想抢占先机,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从EQC到EQS,好几款车型的销量都非常低迷。
很多消费者觉得这些车像是“油改电”的产物,没有展现出作为“汽车发明者”该有的创新和诚意,智能化水平也和国产新势力有明显差距。
本该是扭转战局的王牌,结果却成了鸡肋。
其次,奔驰引以为傲的品牌形象,近年来也受到了一些冲击。
一方面,它的销售网络在收缩,今年已经有80多家4S店关门了。
另一方面,频繁的质量问题和大规模的召回,也让消费者的信任感下降。
根据统计,光是2024年,奔驰在中国就召回了超过137万辆汽车,这个数字排在了所有品牌的前面。
当一个以品质著称的品牌频繁出现质量问题时,它在消费者心中的光环自然会慢慢褪色。
所以说,奔驰7月份的销量暴跌,是一个信号,它标志着中国豪华车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仅仅依靠过去的品牌光环已经不够了,消费者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智能科技和可靠的服务。
对于奔驰这样的传统巨头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如何放下过去的骄傲,真正去理解和适应这个正在被重新定义的市场,将决定它未来还能不能继续坐在王者的宝座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