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还没怎么爬高,楼下的胡师傅照例在微信车友群里刷消息:“小李,昨儿你提的新轩逸开得咋样?噪音还闹腾不?”小李家里娃刚出生不久,看中的就是轩逸这车空间大、省心。北京东三环的4S店,周年促销,多送了两次保养——“割肉价”,胡师傅边说边笑。
讲真,以往坊间总觉得轩逸这车模样太老成,现在新款外观真变脸了。前脸那一条“V”型的亮亮大嘴,隔壁小区的老刘吐槽像锅贴,也有姑娘在群里发图片夸它新潮。日行灯点起来,LOGO 还会亮。晚上回家路上,大灯一开,邻居的娃喊“像变形金刚!”后尾灯也熏黑了,有几分冷酷味儿,和以前的租赁车气质真不大一样。
动力这块,其实没啥玄妙。还是那个1.6L老搭子配CVT,燃油车里算稳妥。但速度起来,踩急了油门,加速那会儿,心里总难免多虑一分:“你别憋气啊老伙计!”要说油耗,胡师傅说他百公里能跑出5.9升,高速上偶尔还能更低。比起自主品牌1.5T的,轩逸是真省几毛钱油。有的车主偏信“日产省油靠变速箱算法”,道听途说,是真是假谁晓得?反正用下来还行。
细节往上看,日产“大沙发”果然不是白叫的。新款后排椅子又厚了些,坐得软和,长途下来后背没硬块。后排出风口和USB口都标配,没人再拿小风扇了。膝盖前头能顶出两拳,李阿姨坐后排还把腿盘起来过,成都表哥那会来北京自驾游,28寸行李箱直接塞俩,剩个婴儿车也不是事。要说冷门用法,有人把后排椅靠背放倒,放进一套折叠电动车,空间“神车”名副其实。
提到音响,北京南站的张大姐最得意。398入门版,全车就来了一套8扬声器的Bose,小哥调了首老邓丽君,说低音震得面包屑都跳起来。其实料都不是顶尖货,胜在布局,左右后门那对喇叭送进耳朵,声音围着走。车内K歌有点意思,但要说跟奔驰的柏林之声比,还是少点味道。
不过真要挑刺,智能配置跟不上潮流。只有高配顶配才加上了ProPilot L2级辅助,低配就定速巡航和倒车影像,对比咱隔壁大明最近买的秦PLUS DM-i,人家啥L2辅助、自动泊车、语音遥控,全给了。轩逸这导航还死活不认小米CarWith,群里有人吐槽车机反应慢,语音控制不是“听不懂”就是“收到但没执行”,有点气人。
动力不是人人都满意。1.6L发在北京五环外跑还说得过去,要是去昌平山路或者走京藏高速,再遇见后面滴滴师傅催你让道,就觉出底气不足了。曾有车主跟网传的吉利帝豪L起步对比,据说“红灯亮绿油没跟上,人就听着发动机嗡嗡,却还被甩了个尾”。陈师傅修车二十年,说日产机头皮实是皮实,就是快不了。
冷门配置那块,其实轩逸还有点“坏毛病”,比如很多人才发现经典版全靠手动空调、副驾安全带报警还不灵。经常有人误会:轩逸胎压监测很灵,其实部分车还是间接式,不是真正的胎压数值显示。别以为省心省力,前两天有位南方朋友爆胎,还闹了场虚惊。
现在,买车的娃娃有别的新通道。以北京行情看,谈得好老款混动补贴压到13万,普通燃油车再砍砍,9万多就能落地。难怪大街网约车轩逸成堆。不少人说:“买轩逸就是为当个司机,拉活拉家人都行。”但要带智能化、要有劲,这车新风潮里,慢慢就保守下来了。
前阵子听到一桩小插曲,隔壁小区有辆经典轩逸,跑了18万公里松了点,日常保养就靠4S赠送的券,机油10W-40换到现在,发动机没见大动过。邻居调侃:“轩逸是个踏实不折腾的主儿,媳妇说省心,我也就懒得折腾了。”但这二手轩逸,车贩子收得灵敏,补漆气味儿都能嗅出来,成色一般就不怎么吃香了。
底下给南方的表舅讲过,新轩逸没啥激进招数,就守着那份“家用省心”。摇摆在电车风头浪尖上,整天贴着“保值”与“止步不前”的标签,真是让人有话头。至于下回还买不买,可能得看他家小侄女能不能忍受听一整路的Bose音箱唱“小幸运”不跑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