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0日这个“最后期限”还挂在墙上,大街上的电动车却已经提前变了模样。你以为会看到一大波主打新国标、外观大变样的电动自行车铺天盖地——实际上,雅迪、爱玛、台铃这些头部品牌谁也没把重心放在新标车身上,反而轮番推出了不少大功率电摩。新一轮电摩大战已经悄悄。
最直接的原因,很简单:新国标车顶着“最高时速25公里、400瓦电机”的帽子,只能满足小区门口买菜、隔壁小区串门这些接地气的小用处。可现在谁还愿意天天骑“慢吞吞”?大功率电摩能跑到50、甚至90公里每小时,电机能做到3000瓦,续航可以飙到300公里。上班族通勤,尤其是城里跨区那种,骑一辆新标车,八点钟出门,可能十点都到不了公司;换成电摩,早饭还能慢慢吃,效率直接翻倍。如我隔壁老杨,每天得跨三环送孩子上学,眼看着新标车吃力地爬坡,还不如跑步快,早早就换了雅迪的电摩。有时候真觉得这车和人一样,能干活、能赶场,才有底气留在市场。
除了“谁好用谁有理”,还有一笔明白账。卖新标车,经销商说利润只剩200多块,卖一台拼死拼活,就像倒腾菜市场白菜——干完收入总是让人心里发堵。可是电摩不一样,价格翻一倍,利润跟着涨,有的甚至一台能赚1500元,就是那种高端版,一卖就笑出声来。这种时候,厂商能不把资源往利润高的地方堆吗?这哪里是“抢时代红利”,简直就是抓住了“钱袋子”。
说起来,新标车自身也没啥吸引力。行业里的朋友私下聊,大家盯着新国标落地是2024年底,可外观全新开模要3-4个月,检测标准也没完全定型。不少品牌索性做个“换皮”车型,踢踢皮球,反正本来市场上的简易款已经够用,真没必要卷什么颜值和创新。这场面别提多无聊了:市场上摆的全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老样子,不出新意,谁还愿多花心思宣传?
这还没完,产业外部环境也变天了。全国有30多个城市彻底解除了电摩限行,政策就像冬天穿秋裤,突然放松,卖电摩的直接喜笑颜开。摩托车驾照考取热度暴涨,西安更是2025年同比增120%,连报考年龄都放宽到70岁——不得不感叹一句,咱这代人,年轻的不吃老,年老的不让步。有同事调侃,前两年还在用小电驴,现在全家正在琢磨要不要考个摩托驾照,顺便看看高端电摩值不值。
电摩还有个隐藏主力,是外卖小哥。全国骑手超过1400万,每天骑行上百公里,带货送餐风雨无阻。你让他用400瓦的新标车拉着满载的餐盒去赶午高峰,嘴上不说,心里早就骂娘了。现在雅迪爱玛都和外卖平台合作,专为骑手开发定制电摩,2025年第一季度市场占有率就突破七成。外卖行业变了,电摩也熬出了头。
细细想来,这波头部品牌的动向,其实像极了咱们生活里的“做减法”:不再啥都要,谁好用谁值得多花力气。电动两轮车行业也在告别“低价跑量”,现在讲究的是高端品质和分层需求 ——谁买新标车能简单代步、谁选电摩能多功能出行,风景线就这样被重塑。
谁的选择都没有错。有人嫌新标车慢,有人觉得电摩耗电多,还有人追着政策走着,等下一轮真正的变革。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够让人琢磨几天,谁知道两年后街头电动车还会不会再来个“变身”呢?其实有时候也挺难说清楚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