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威朗Pro亮出底牌,落地不到8万,轩逸的销量王座悬了

前两天,我差点以为自己穿越了。

真的,没开玩笑。

那天在懂车帝上闲逛,一条推送赫然跳出来:《全新别克威朗Pro,落地七八万》。

我揉了揉眼睛,掐了下大腿,确定自己没在做梦。

别克?

那个在我记忆里一直跟“老干部”、“油腻”、“优惠三万起步”这些词锁死的品牌,现在也开始玩“价格屠夫”这套了?

而且一出手就这么狠,直接把刺刀捅到了日产轩逸的腰子上。

这感觉,怎么说呢,就像你一直以为隔壁那个西装革履、一丝不苟的王总,私底下其实是个穿着背心大裤衩,在菜市场为了一毛钱跟大妈吵得面红耳赤的抠脚大汉。

那种固有的认知被瞬间击碎的错位感,实在太上头了。

别克威朗Pro亮出底牌,落地不到8万,轩逸的销量王座悬了-有驾

要知道,我们这一代人对别克的印象,那可是相当复杂的。

小时候,它是权力的象征,街上跑的“子弹头”GL8和黑色大君威,车里坐的都不是一般人。

后来,它又想亲民,搞出了英朗这个“销量担当”,满大街都是,可那三缸发动机抖得,跟帕金森似的,把好不容易积攒的口碑败了个精光。

至于威朗,更是个小可怜,夹在中间爹不疼娘不爱,你甚至都想不起来它长什么样。

所以当这台全新的威朗Pro摆在我面前时,我承认,我有点恍惚。

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别克吗?

这前脸,这线条,这溜背,活脱脱一个精神小伙,浑身上下都写着“不好惹”。

别克威朗Pro亮出底牌,落地不到8万,轩逸的销量王座悬了-有驾

官方管这叫“雕塑美学”,我觉得这名字太文雅了,这分明就是“街头霸王”的美学,那眼神,那姿态,就差把“干就完了”四个字刻在引擎盖上了。

拉开车门,看到那套1.5T四缸发动机的数据——184匹马力,我彻底绷不住了。

朋友们,184匹是什么概念?

常年霸榜的“家轿之王”轩逸,用尽了吃奶的力气,才从它那台1.6L自吸发动机里压榨出可怜的135匹。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超越了,这是赤裸裸的降维打击。

就像你还在用算盘算加减法,人家直接把计算器甩你脸上了,还问你“需要开根号吗亲?”

我甚至能想象到,那些刚提了轩逸的车主,看到这个消息时脸上那副比吃了苍蝇还难受的表情。

本来开开心心买了台省油耐用的“过日子神车”,转眼间,隔壁老王就开回来一台长得更帅、跑得更快、还可能更便宜的车,你说这心里能平衡吗?

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攒了半年工资,买了部最新款的水果手机,结果发现拼夕夕上同款只要半价,还送贴膜和手机壳。

那滋味,谁懂啊?

当然,咱们也不能光听风就是雨。

别克这波操作,看似“伤敌一千”,实则也“自损八百”。

“落地七八万”这个价格,听起来很美,但里面的套路,比城市的下水道还深。

裸车价、购置税、保险、上牌费……等你把这些都算上,会发现它离“七八万”这个数字,可能还差着一个筋斗云的距离。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最终落地要十万出头,能买到一台184匹马力的A+级合资轿车,还要啥自行车啊?

再说了,轩逸能在江湖上混这么多年,靠的也不是一腔热血。

它背后是日产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深入人心的口碑。

对于很多家庭用户来说,买车就像娶媳妇,漂亮、激情固然重要,但过日子,最终还是得选个踏实、可靠、不爱出毛病的。

轩逸卖的,就是这份“安全感”。

可时代变了,人心也散了。

现在的年轻人,谁还愿意过那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

他们要的是个性,是激情,是“我的人生我做主”。

全新威朗Pro的出现,就像一把火,点燃了这潭死水。

它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告诉所有人: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开“买菜车”?

这场好戏,才刚刚开始。

别克的“掀桌子”,势必会引发整个A级家轿市场的连锁反应。

朗逸、思域、卡罗拉……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大佬”们,都将被迫卷入这场血腥的“价格战”。

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只需要搬好小板凳,坐看神仙打架。

毕竟,他们打得越凶,我们能捞到的好处就越多,不是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