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出口、智能制造,法士特的三条暗线
那天在宝鸡厂区门口等刘义的时候,正好碰到一辆试跑的新能源重卡缓缓驶出。车身上那套蓝色涂装很扎眼,听旁边维修师傅嘀咕:“这是他们新下线的EV330-6E240电驱动系统车。”说是双中间轴结构,还带个气动换挡执行机构——这玩意儿以前我只在技术图纸上见过。
刘义后来聊起,他们这几年不光守着传统变速器,还盯紧了电驱桥、线控底盘这些新东西。他说得轻描淡写,其实背后是全栈自研,从变速箱、电机到电控一手抓,还得跟上下游伙伴打配合,把产业链捏成一个整体。销售部的小赵插话,说去年有个跑西北矿区的客户,用他们8挡AMT加液力缓速器组合,一年下来刹车片几乎没怎么换过,“省心”两个字挂嘴边。
厂里老技工讲过一个小插曲:早些年法士特做8挡升级时,有司机嫌档位多麻烦,可真用起来才发现长坡路段油耗能压下来。这种“先骂后夸”的事,在新能源产品上也发生过。有个物流公司买了蓝驰800V系统方案的新车,刚开始担心充电桩匹配问题,现在倒好,每次回程顺路快充半小时就够,再也不用夜里找柴油站排队了。据说这个800V大功率SiC控制器,让整套系统减重三成多,续航还能蹭蹭往上涨。
聊出口的时候,他眉毛挑了一下,说海外市场不好啃,但必须去深水区。他们泰国工厂当年投产时,本地人还以为只是来卖零件的,现在不仅给沃尔沃UD卡车供货,今年还第一次向美洲交付自主生产的减速机。我记得东欧那边也是热闹——5月份第3万台变速器下线,当地主机厂的人请他们喝了烈酒庆祝,那批9挡AMT和缓速器通过欧盟E-Mark认证算是敲开门槛了。
有意思的是,他们搞智能制造也挺拼。我参观高智新的时候,看着“黑灯”工厂里机器人自己搬运、装配,有点像科幻片场景。据现场工程师吹牛,这条线上6小时可以无人干预完成生产,全靠数字孪生和数据闭环管控。有一次调试程序出了小错,一个机械臂停在半空愣神,好几个师傅围过去研究半天才发现是传感延迟,不是什么大毛病,却被笑话了一周——“连机器都要摸鱼”。
他最后提到和秦川集团协同,把上下游一起拉进来升级改造,中轻卡基地规模已经出来了。“传统动力我们不会丢,新能总成要领着走”,他说完又看向窗外场上的车辆,一阵风卷起尘土,把远处一辆正在做耐久的大卡遮住,只剩模糊轮廓,看不清颜色,也猜不到它下一站会去哪儿跑活计。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