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MEGA召回并非小事,冷却液腐蚀曝真相,李想:生命只有一次!

说实话,这新能源圈子里头,事儿多得跟胡同里的串儿似的,一根牵着一根。

你猜怎么着?

前阵子MEGA那个事儿,炸得那叫一个响。

我一瞅那召回声明,心想,坏了,又来一出“生命只有一次”的戏码。

理想MEGA召回并非小事,冷却液腐蚀曝真相,李想:生命只有一次!-有驾

我跟你讲讲我当年跑科技线那阵子的事儿。

有回报道一家做芯片的,特牛,说他们搞了个新工艺,效率高得吓人。

我们一顿猛吹,稿子都快印出来了。

结果呢?

临门一脚,我一个老哥,干电子的,非得拉着我去看那个所谓的“新工艺”的实际生产线。

那场面,简直了!

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无尘车间,就是一堆冒着热气的破铜烂铁,里面跑的那些小零件,看着就跟地摊货似的。

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赶紧把稿子压了下来。

后来证实,那效率数据是拿实验室里最好的状态测的,一到实际生产线,立马歇菜。

这事儿,跟MEGA现在这个情况,有点像。

理想那篇长文,说的是冷却液防腐不行,把铝板给腐蚀了,最后可能热失控。

这事儿听着就膈应人。

理想MEGA召回并非小事,冷却液腐蚀曝真相,李想:生命只有一次!-有驾

我记得我刚入行那会儿,写车评,总想着把数据罗列得清清楚楚,什么扭矩啊,什么零百加速啊,恨不得把说明书都抠烂了。

可跑了十年新闻,我琢磨明白了,读者想听的不是说明书,是“人话”。

就拿这冷却液的事儿来说吧。

你跟我说“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我一个外行听着就云里雾里。

我朋友老张,开新能源车的,他听了就跟我比划:“用车社,这不就是水管子生锈漏水吗?

只不过这水管子连着电池,漏了就得着火。”

你看,这比喻多直接。

李想自己蹦出来说了那句“生命只有一次,是百分之百”。

这话,说实话,挺有劲儿的。

他这话一出,意思就明确了:甭管我们技术部门怎么解释,出风险,就得负责到底。

要是不主动召回,万一真出了事,那可就不是万分之一的事儿了,那就是百分之百的悲剧。

我记得那会儿跑一个电池安全会,专家们讨论得挺热闹,各种热管理、BMS算法。

我当时就想插一句嘴,问他们:万一某个环节设计上就留了个“小口子”呢?

比如那批次用的铝材,就是比别人家的‘孬’一点。

他们当时就沉默了。

你看,理想这次召回,召回的是2024年2月到12月生产的MEGA,一万多辆。

这时间跨度,基本就是这车从出生到现在这段时间。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材料的瑕疵”,可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理想MEGA召回并非小事,冷却液腐蚀曝真相,李想:生命只有一次!-有驾

这事儿,就跟咱们买的豆腐一样。

豆腐好不好,主要看豆子和点卤水的技术。

如果点卤水的师傅今天手抖了,多放了一点点盐,初看不碍事,可放两天,豆腐就“出水”了,口感全变了。

我跟你们说,我当时写一篇关于某家智能汽车的稿子,写得那叫一个顺溜,把那自动驾驶吹得天花乱坠。

结果,我一个老搭档,非得让我去试乘一次夜路。

我上了车,那车机系统,在光线一暗的时候,识别速度明显慢了半拍。

我当时心里就犯嘀咕了,这种“半拍”的延迟,在人多的地方,那可就不是延迟,那是事故。

我就把稿子里的“绝对可靠”改成了“有待进一步验证”。

所以,理想这次,主动把这“出水的豆腐”给收回来,虽然疼,但至少让大家知道,他们愿意为这个“瑕疵”买单。

我们现在最关心的,是后续维修的速度。

别搞得跟等外卖似的,修个车得等俩月,那不成了“人为延长风险期”了嘛。

这行业发展太快了,跟坐火箭似的,好多东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只要是人造的东西,就难免有疏漏。

咱们盼着,他们能真把这事儿捋顺了,把那批有问题的冷却系统全换了,让车主们踏实。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车,在跑高速的时候,突然给你来个“烟花表演”。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