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理想数据与整车实际表现之间,存在一道车企很少言说的鸿沟。长城汽车选择坦诚相告。
“我们不敢做那么高热效率宣传。”10月15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采访时,直面行业热效率宣传乱象。在多家车企竞相宣称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6%甚至48%的背景下,长城汽车却“保守”地宣布其发动机最高热效率为41.5%。
魏建军对此直言不讳:“该数据为整车带负载的实际工程热效率”,与实验室理想状态测试存在差异。这种不跟风夸张宣传的态度,体現了长城汽车“用户视角定义技术”的务实理念。
01 热效率之争:实验室理想数据与工程现实的差距
发动机热效率是衡量燃油转化为机械能的关键指标,数值越高代表发动机越省油。近年来,国内车企纷纷发布惊人的热效率数据,从46%到48%,数字竞赛愈演愈烈。
面对这一行业现象,魏建军明确表达了长城汽车的立场。他指出,长城公布的41.5%热效率是在整车状态下带负载测出的实际工程热效率,而非在实验室理想条件下测得的数值。
长城汽车哈弗与欧拉品牌总经理赵永坡进一步阐释了这一观点:“不说工况宣传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就是耍流氓,都是厂家的文字游戏。” 这种直面行业问题的态度,体现了长城汽车的技术自信。
在长城汽车看来,实验室理想条件下测得的最高热效率,与用户实际用车场景存在较大差距。发动机安装在整车上后,需要带动空调压缩机、发电机等负载,这些都会影响实际热效率表现。
02 技术实力:十佳发动机认证与销量背后的可靠性
尽管长城汽车在热效率宣传上保持克制,但其技术实力却获得了权威认可。长城Hi4混动系统专用发动机凭借41.5%的工程热效率,成功入选 “中国心”2023年度十佳发动机。
这是长城汽车第十次获此殊荣,体现了行业对其技术实力的持续认可。长城Hi4混动系统采用的1.5L混动专用发动机,应用了阿特金森循环、缸内直喷、16超高压缩比、350bar燃油喷射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行业领先的工程热效率。
市场表现也为长城发动机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佐证。据了解,长城发动机累计销量已超过1400万台,有用户提到的VV6车型20万公里无大修的案例,从侧面印证了其产品的耐久性。
除了前文提到的Hi4技术,长城汽车也布局了专业的越野混动架构Hi4-T,以满足专业越野玩家对于强越野持续功率的需求。这种全场景动力矩阵的构建,展现了长城汽车雄厚的技术储备。
03 用户视角:真实用车场景定义技术标准
魏建军领导的长城汽车选择了一条不同于行业常规的路径:从用户真实用车场景出发定义技术标准。
在这一理念下,长城汽车内部甚至规定过度夸张宣传将受处分。这种对营销宣传的自我约束,在当今汽车行业显得尤为难得。
长城汽车意识到,用户购买车辆不是为了实验室数据,而是为了满足日常出行需求。因此,他们将研发重点放在提升实际使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上。
例如,Hi4混动系统配备了高效的超级混动电机,前桥驱动模块传动系统最高效率可达97.5%,后桥同样达到97.5%。得益于双轴能量回收技术,Hi4四驱能量回收效率可做到传统双电机混动架构的2倍。
04 技术理念:全场景适应性与极限环境验证
长城汽车的技术理念不仅关注日常使用场景,还极端重视全场景适应性与极限环境验证。2025年,长城汽车携哈弗、坦克、长城炮三大品牌,重返环塔国际拉力赛这一“东方达喀尔”。
魏建军亲自带队,用原厂量产车挑战沙漠、戈壁、雅丹等复杂地形,将赛事作为技术验证的终极考场。这种“以赛验车”的硬核逻辑,与丰田、奥迪等国际巨头通过达喀尔、勒芒赛事锤炼技术的路径不谋而合。
在柴油动力领域,长城2.4T柴油发动机最大扭矩达490N·m,热效率提升至41%。同时,长城还自研了4.0T V8发动机与水平对置8缸摩托引擎,打破中国品牌在大排量动力领域的技术空白。
对于新能源混动技术,长城汽车坚持“打死不做增程”的观点,认为其能量传递效率低。相比之下,Hi4混联技术通过直驱路径优化,效率可提升13%-20%,更适合全场景需求。
05 行业影响:重新定义技术营销的边界
长城汽车对热效率宣传的务实态度,正在引发行业对技术营销边界的反思。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各种夸张宣传层出不穷,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真伪。
魏建军和长城汽车的做法,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他们证明,车企完全可以通过透明、务实的技术传播,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这种信任最终会转化为市场认可。2023年,长城汽车目标销量为160万辆,并推出10余款新能源车型,Hi4技术挑起了完成这一使命的重担。
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技术真实性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城汽车提前布局这一价值观,将在长期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在魏建军的领导下,长城汽车选择了一条看似不那么“吸引眼球”的道路。魏建军曾表示:“造车是一场马拉松,比拼的是持久力,而不是短期速度。” 这种“技术立企”的硬核基因与“马拉松式”的战略定力,在当下显得尤为珍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