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号晚上八点,青岛车友群里炸了锅。有人发消息说,今天晚上12点之后,汽车置换补贴就暂缓了,赶紧把材料提交上去!群里顿时一片怨声载道,我刚订的车呢?这不坑人吗?另一人苦笑,这政策跟变脸似的,早知道不抢着交材料了。
先说数字,青岛这次政策调整是从9月28日零点起暂缓实施,材料提交时间窗口被硬生生砍到不到4小时(估算,样本有限)。我心里咯噔一下:赶这段时间的补贴申请估计就像抢红包,没抢到的只能凉凉了。之前说好的年末12月31日前有效也没了踪影,这改得太快,太突然。销售一哥告诉我:这太没预兆了,买家情绪都崩了,国庆销量肯定得跌。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有个供应链同事和我聊过类似事儿。他说,补贴政策就像给供应链的一针兴奋剂,能激活消费泳池,但如果这兴奋剂猛打又猛停,供应链上的零件库存和产能调度就像慢性胀气的胃,难受且应激。现在这次青岛政策中的补贴暂停,无疑对经销商和零部件厂家都传来负面震荡。厂家的反应就像饭厅里突然熄灯,大家都尴尬找手机照明。
你问为啥这政府能改得这么急?——有道理,但我猜是预算紧张了,或者地方财政盘点没达预期(没细想过,估算)。换个生活比喻,就是你本来打算请朋友吃饭,算了算钱突然发现钱包空了,立马喊停,那感觉让人不爽对吧?政策补贴也是这样,一旦财政压力大,就会掉链子。
顺便说个对比,青岛跟隔壁济南比,济南的置换补贴政策就相对宽松,提交材料还有几天缓冲。实操上,济南买车的朋友至少还有机会从容准备,不像青岛这波操作,消费者被按住脖子催交资料。一个同价位的蔚来和小鹏车主交流时说,前者补贴申请宽松,手续容易,小鹏这边卡得紧,折腾人。说来说去,补贴紧缩让刚刚订购的新车订单变成了悬念。
我之前写文章时,可能把政策调整的影响讲得太绝对了,说政策突然停了,消费者全都懵了,但实际上只有一部分人受到冲击,尤其是那些刚准备提交资料的买家。问题是在时间窗口的设定上显得特别不人性。晚上八点突然通知,12点就关停,4小时不到,谁能稳稳交完?这是一种硬生生割韭菜的感觉,理解它的初衷可以等一等,推迟一下时间窗口,别没人权地让消费者猝死。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背后到底是不是供应链的断档,还是地方财政急刹车导致这么急转直下?大家如何看待这个临时暂停?我倒是觉得,和半导体芯片那些卡脖子事件不太一样,这更像是政策资源锅底翻了,上头突然宣布加盖盖子。
供应链上,简单比喻,汽车研发和生产就像厨房做饭。锅里的汤如果没有火候恰当,汤变味了。补贴政策就是那火候调节的按钮。忽上忽下,对锅里的食材影响大得很。经销商现在就跟被叫急活的厨师一样,无从适应,只能硬着头皮往前煎。
顺便问个你,假设你刚抢了个补贴,车还没上牌,你会怎么办?等政策稳定?退车?还是继续硬着头皮拿着材料?这件事听上去像纯粹的政策问题,但它牵扯的不仅是资金流,还有消费者的信心,销售端的作死竞争,还有厂家的库存调节。销售一个跟我说:早知道这样,我干脆让客户等政策明朗了再动手,省得大家都被折腾。
这波急转弯,真不知道后续怎么修补口碑。青岛市商务局说后续会有公告,算不上安慰,只像是先放个空白,让大家等着瞧。我现在蛮好奇,这中间是否会给经销商和用户留点喘息的机会?毕竟买车不是买衣服,东西大块头,买了就得折腾一阵。
再说个不太靠谱的猜测,这次政策暂停,会不会是之前某些车主用报废破车骗补的问题太严重?这种情况其实不少,听人说有几辆破面包车一年都没动,补贴却跑了多次,财政当然看不下去。可问题是,这种瞒报骗补的整治办法难道非要绝对暂停?这就像你家楼上偶尔踢飞个球,物业直接断水断电,是不是太狠了点?
给大家算个粗略账:如果一台12万的车补贴政策没了,买车成本粗略上升5%-8%(体感),这在目前已经高涨的市场下,可不是小数目。这补贴的流失感,就像你的口袋瞬间少了点钱,买车的心理门槛就被抬高了。
话说回来,政策突然停了,青岛还能撑得住车市金九的最后那股劲儿吗?铁十国庆节销量怎么补救?正好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其他城市会不会效仿青岛,一刀切暂停补贴?现阶段,中国汽车市场到底是回暖了还是堕进了冬眠?
我收拾心情,去搓个咖啡,盯着那只刚发出公告的手机。窗外飘了一阵凉意,不禁想问——这份政策公告的背后,是哪个环节出了大纰漏?还是说,这就是地方财政与市场搏杀的一声叹息?
留那杯咖啡的冷度,留给时间和市场慢慢说吧。你怎么看,这事你觉得还能这样急转弯下去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