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成都车展,汽车圈总得整出点新意思,往常大家都扎堆说新能源车怎么牛,今年我倒是注意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主角——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你说现在都讲新能源,说纯燃油车是不是已经被边缘化了?是不是只能靠低价、性价比,来吸引点还没转型的车主?但吉利愣是在这个“新能源丛林”里硬生生抬了一把燃油车的身价,还一头扎进了文化和科技的深水区,多少有点不走寻常路。
咱们现在买车,买的是啥?是动力?是操控?是安全?还得看颜值吧,说白了是想开出去有面儿,用起来安心。可这些年,燃油车市场其实挺内卷的,谁也不敢往高端里闯,都怕被嘲笑“不识时务”,但吉利就是不服气。它这次给出的答案很直接:创新和品质,你还真不能只用“价格”来定义中国品牌的燃油车。
那么问题来了,坚守创新和品质,到底能不能让中国品牌燃油车重新找回“高端感”?这事不止是企业自信,也是市场信心。吉利这回算是“顶风作案”,在所有人都喊新能源才是未来的时候,硬是整了个融合敦煌文化内核的高端燃油系列,还敢拿它和那些动辄几十万的外国品牌较劲,这背后到底哪来的底气?值不值得大家为它买单?
先说安全这茬儿。现在谁家买车不先问安全配置?但很多所谓“安全”,一查要么是吹牛套路,要么被动防护拉闸。中国星全新东方曜搞了1562项安全专利,还整了九大安全系统,底盘用的是高强度钢,这硬件就让人心里踏实。有意思的还在于它把安全做到了“看不见的地方”,比如首次搭载了千里浩瀚的辅助驾驶方案,34项实用功能叠加上去,啥高速NOA、紧急刹停、主动规避风险全都安排上了。所以说安全这事儿,不光是钢板够厚,也得看有没有“聪明脑子”,你上路时能不能把危险化于无形,这才叫真安全。
再聊动力和操控。咱中国人买车以前最看重的就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谁不想动力随叫随到?东方曜这回用的是2.0TD高功发动机+爱信8AT,最大200kW功率,400N·m扭矩,才1000rpm涡轮就介入,你城市堵车也好,高速起步也罢,这动力基本是“想跑就跑”。而CMA线控底盘做了前后近50:50配重,有些欧美豪车才玩得转的设定,人家是直接来一套精准流畅的操控,谁还敢说中国车只能做廉价又粗糙的“买菜车”?
当然,好车也得讲究颜值,够不够“中国味”也是不少人买车前会考虑的一环。你说现在很多国产车,外观一套套地美化,但总有点生搬硬套、缺斤少两。吉利带来东方曜,干脆把敦煌文化搬上了车身,三款颜色——星瑞月牙青、莫高蓝、丹青,不叫个英文名,而是直接带着浓浓的中国韵味,星河图腾、莫高窟艺术,那细节从车头格栅到尾灯都透着中式简约。你把车开出去,好像人和车都多了点底气:我们的审美有自己的故事,咱不必去模仿谁,玩文化自信也能高端起来。
有人说,搞这些可不就是营销?车好不好,最关键还是得能用、好开,家用或者长途都得靠谱。吉利中国星这些年不是一天两天爆火的,累计160万销量,其实就是市场口碑的一面镜子。你说如今中国品牌能不能做高端燃油车?能!但得有真本事,你技术得硬、设计得新、文化得有底子,而且这些东西不能“互相吹”,得让市场自己给出评价。中国星全新东方曜这波操作,其实在打破一个大偏见:不是每一辆燃油车都只能靠低价混日子,也不是说只要新能源才配谈未来感。
讲真,现在新能源车风头正劲,国家政策、城市限号、环境压力等等都在推着大家切换赛道,可真到了消费端,许多人还在犹豫:电池能不能撑到回家?用车保养是不是更贵?充电桩够用不够方便?再看看燃油车,皮实、续航长、补能方便,这是它的老本,但如果没有新意只能当做“老家伙”边角料活着。吉利却偏要用创新来续命,坚守品质价值,把燃油车重新带回舞台中心,还给它安上高端的外衣,这操作其实很“中国式”,也很现实主义。
就拿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来说,它不是盲目跟风上“油电混合”,也不是降价冲量,而是真的把技术做到极致,颜值拿到特色,文化做到自信。它是在告诉大家,中国车企不是只能打价格仗,我们也会玩体系创新——安全、操控、设计、舒适、智能,这些你想得到的地方全都下了功夫。同样一台车,它可以满足你关于“高端”的全部想象,却又不限于某种刻板标签。有人觉得“高端燃油车”是伪命题,怕被新能源拍死在沙滩上;但吉利这回是拿专利、用销量、做文化、拼技术,在和全世界高端汽油车叫板,给中国汽车品牌真正争面儿。
其实追根究底,你觉得什么样的车才有价值?贵的就是好的吗?最新的就是好吗?还是说,一台车能把安全和智能做得滴水不漏,把动力和操控玩得游刃有余,再把中国文化做成品牌底色,这三者合一,才是未来中国人最想要的家用车。吉利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的出现,实际上在给所有还坐观中国燃油车的消费者一个问号:你是喜欢车还是喜欢符号,是要开车还是要开生活?
回想这些年,中国车有点像中国足球,过去都是拼性价比,拼一拼大家都变成“白菜帮”,结果豪车还是国外品牌垄断,科技专利还是外面来居上。现在呢?科技大厂也开始卷车,燃油车不卷技术不讲特色真的就剩下被动防守。吉利这回偏不信邪,一边把底层技术做成国内顶级,一边用本土文化输出自己的审美,一边让高端燃油车不是奢侈品,而是可以普及到家庭和城市里的日常。那么以后大家在车展看到国产车型,是不是可以大胆再问一句:中国燃油车,凭什么不能代表高端、不能拼创新?
有意思的是你去问那些车主,他们现在最在意的不只是“开得快”,而是要“开得爽、安全还得有感”。中国星全新东方曜这道题做得认真,也做得扎实,一手撑起了技术壁垒,一手讲了文化故事,把燃油车做成一件值得被重新定义的“中国星”。这不是一句简单营销标语,而是用底气和实力做出来的答案。
现在国产汽车品牌到了新的关口,新能源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但只要坚守创新与品质,中国品牌无论油还是电,未来都不是问题。不跟风、不内卷、不急躁,不被性价比锁死,不靠廉价吸引眼球,而是用真技术和新文化自然成为高端新选择。这次成都车展,中国星全新东方曜让市场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另一种可能,从此燃油车不是老土的标签,而是新锐的坐标。
最后你还会不会问:这样一辆坚守创新与品质的中国高端燃油车,你愿意为它买单吗?这个答案,可能会比“新能源是不是未来”更有意思。毕竟,坚守创新与品质,才是让中国汽车品牌留在历史主场的底气。这也许,不只是中国星全新东方曜想要证明的,更是每一位中国车企、每一位中国车主心底最想问自己的问题。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