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硬货丢过来:连续五年“好”等次、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进前十、“1+7+2”报告矩阵整齐列队。
结论先说清——东风这回不是摆造型,是真的把“绿色东风 责任同行”落在台账上。
为什么我敢下这样的嘴?
等会儿你再翻桌。
回到那天武汉。
八月的热像烤灯,台下有人把矿泉水贴在脸颊降温,志愿者在门口分发胸牌,工程师在角落小声聊“热管理还能省0.3%”。
这句闲聊比横幅更有说服力,像偷偷掀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底裤边,能看到线头——都是小处见功夫的线头。
插一段倒带。
东风把“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联动岚图、柳汽、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神龙、郑州日产、东风南方七家兄弟,另塞进两枚加分项:研发总院的ESG+科技专项,和优秀案例集。
名堂听着多,核心只有一件:别讲情怀,讲口径;别拼海报,拼数据。
你要绿色,拿出方法学;你说降碳,亮出边界定义。
别拿“宣传片逻辑”糊弄人。
我翻报告时手指停在几条抓手上:单位产值能耗、绿电占比、供应商评级覆盖率、回收材料比、单车生命周期碳强度。
五颗螺丝钉,能拧住利润表。
不是诗,是算术。
你把能耗每年压3%,规模一放大,真实现金流会点头。
这个行业不靠许愿池。
跳到另一条线。
共创周从乡村振兴到可持续供应链,像一张地图,把人和物连起来。
有人做环保课程进校园,有人在工厂替换压缩机和照明系统,有人在供应商那边贴红黄绿牌。
看着琐碎,组合起来是一台机体:社区好感、能效下降、风险敞口缩小。
车市打到今天,谁的风险更小、效率更稳,谁在下半场有气。
插一句不太客气的话。
ESG最容易翻车的点,我见过:口径年年改,没法横比;子公司各讲各的,像各自为政;前期投入大,账上肉疼。
东风这次试着把脊梁先竖起来——统一披露标准,研发当“技术心脏”,案例当“血流”。
能不能跑久,还得看接下来两年敢不敢把KPI贴墙,接受盯表。
拉个对照更直观。
特斯拉拿回收体系做增长引擎,比亚迪垂直一体化把原材料吃到肚子里,丰田用供应商分级打磨几十年。
东风的牌不一样:多品牌、多文化、多流程,像九宫格火锅,香也容易串味。
这局要赢,数据治理必须一把梭——同一口径、同一节拍,谁掉线谁整改,别讲感情。
把镜头塞回会场一角。
一个基层同事说到他们县里的充电桩改造,语速快到打结;另一个工程师拿白板笔画能耗曲线,边画边皱眉。
两条线碰在一起,我突然明白“责任同行”的另一层意思:不是走在一起拍照,是能互相递刀和补位。
志愿者做的是耐心,工程师做的是小数点,合在一起才叫“长期主义”。
你可能更爱听数字,那我摆在桌上: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中国企业第8、国企第6;入围央企责任管理先锋30,蓝皮书十佳案例;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五连“好”。
这些外部标签的含金量,在资本和海外伙伴眼里等于“稳定币”。
在车市刀光剑影里,稳定币比宣传片更值钱。
说点战术层面的东西,简单直给。
上游:供应商ESG评级当准入门槛,红黄绿牌、整改周期、替代方案清清楚楚。
中游:域控里塞进节能算法,热管理、空调、驱动效率一项一项抠,单车能耗每降1%就是现金流。
下游:旧车回收、材料再利用、动力电池溯源,不是做形象,是把闭环变品牌壁垒。
这三条线合在一起,和球场的控节奏一样:你不需要每一回合都快,你要让全场在你节拍里耗着。
还有心态。
价格战还没停,智能化卷到飞起,海外合规检查表越来越厚。
有人怕ESG拖慢脚步,我反倒觉得像换钉鞋。
你穿草鞋前半程跑得欢,后半程遇到雨,脚下打滑。
东风把报告做成矩阵,把研发和披露绑死,是在给自己换鞋。
换鞋会磨脚,承认不难;不换,赛点更难。
读到这里你也许想问,普通车主图啥?
图三件小事:油电更省、提车更稳、旧车不闹心。
再往深里说,谁敢公开碳账本,谁的质量账安全账通常也更可靠。
车是大件,信任是硬通货。
我也挑刺,挑两根。
第一,报告要把方法学和第三方审验写全,别留模糊地带。
第二,子公司文化差异要用数据拉齐,不靠喊话。
日产、本田、神龙、岚图、柳汽、郑州日产、东风南方这七家,各自都有习惯和节奏,想跑齐步走,节拍器要响到刺耳。
插个小互动,我把愿望清单亮在这儿:单位产值能耗年降3%;工厂绿电占比年年抬;供应商ESG覆盖率85%往上;回收材料占比季度公示;单车生命周期碳强度做成下降曲线。
你想盯哪条?
评论里点名,我去下一场会场继续追着问。
把话留个尾巴,不收口。
明年这个时候,如果数字真往下拐,我请你奶茶;要是还在讲故事,我们把问题问到对方耳朵发烫。
成年人没圣诞老人,只有账本和回合制。
你盯表,我碎嘴,东风就把车开稳,这局挺有看头,不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