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这帮人,又开始不务正业了。
广汽和华为搞了个新品牌,叫启境,名字一听就很有修仙的味儿。然后新车还没发布,就先拉到新疆吐鲁番,在火焰山那个据说能把鸡蛋烤熟的地方,硬生生跑了41天。美其名曰,“火焰山大烤”。
更骚的操作是,启境的CEO和华为车BU的CEO,两位西装革履的大佬,亲自下场开车。开完之后还在微博上互相吹捧,说这车“表现非常非常好”。
我一看这新闻,脑子里就浮现出一个画面:两个中年男人,在46度的地表温度下,穿着防晒服,一边开车一边擦汗,还要强行挤出商业互吹的微笑。这哪是测试车,这分明是大型团队建设活动之“领导受难记”。
这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献祭。献祭给谁看?献祭给市场,献祭给消费者,献祭给所有潜在的投资人。潜台词就一句:“我们对自己都这么狠,你怕不怕?”
讲真,现在车圈的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了,而是一场大型的“精神状态展演”。谁表现得最疯,谁的态度最极端,谁就好像赢了一半。如果说之前小米入场是直接把所有人的蛋糕都端走了,那启境这波操作,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大家都在卷配置,卷价格,启境说,我不,我先卷老板。老板都快烤成五花肉了,这车能不靠谱吗?这种逻辑,属于典型的“只要我付出的沉没成本够高,我的项目就一定能成”的玄学信仰。
这背后,藏着一个非常残酷的真相:智能汽车的下半场,技术已经快被聊烂了。什么激光雷达,什么800V,什么智能座舱,大家都有。你有,我也有,他马上就会有。最后拼的是什么?拼的是一种让人相信的“能力”。
而最能体现“能力”的,不是PPT上的参数,而是这种近乎荒诞的、不计成本的“表演”。
在火焰山烤41天,能证明什么?能证明它的空调比别人牛逼10%?还是电池散热快了5%?不,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完成了一个仪式。一个告诉所有人“我们是来真的,不是来割韭菜”的仪式。这就像古代大军出征前要祭旗一样,道理都是相通的。
这套玩法,其实内核非常华为。
市面上所谓的“含华量”,之前分两种。一种是华为给你当供应商,卖你零件,这是“丐版合作”。另一种是华为帮你卖车,帮你吆喝,这是“智选车模式”,属于“VIP合作”。
但启境这个,属于“夺舍模式”。
广汽和华为这次,不光是技术合作,而是把华为那套折磨了无数工程师的IPD(集成产品开发)和IPMS(集成产品营销)体系,直接“魂穿”到了启 new 品牌里。
这是什么概念?讲真,我一听这些四个字母的缩写就头疼,感觉像是回到了大学课堂,而我昨晚又通宵了。但你必须明白,这玩意儿才是华为战斗力的核心。它不是某个具体的零件,而是一整套从娘胎里就把产品规划得明明白白的流程和方法论。
这就好比,别的车企是去少林寺学了套罗汉拳,而启境是直接请了扫地僧来当CEO。
靳玉志和刘嘉铭一起开车“渡劫”,这个象征意义大到离谱。它意味着,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联姻,而是一次基因层面的重组。华为的智能基因,就像一剂神仙药水,滴在了广汽这块祖传的“制造压缩毛巾”上,瞬间就给泡发了。
写到这我得承认,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怪,但你细品,是不是内味儿就出来了?广汽有28年的造车经验,这是它的基本盘,但它也需要新的刺激,新的方法论来激活它在智能时代的潜力。而华为,就是那个最猛的“雷电法王”,用它的体系来给传统车企“电疗”,要么电成仙,要么电成灰。
华为也不是什么慈善家,广-汽更像是一个大型付费内测玩家,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在帮华为探索一条全新的路:科技公司如何深度改造一家传统车企。成了,就是行业范本;败了,那也是一次宝贵的试错。
所以,别再聊什么“启境速度”了。10个月从签约到测试,这不叫快,这叫拼命。
在当下这个汽车市场,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里,慢一步就是直接进ICU。你跟现在的年轻人讲广汽当年汉兰达、凯美瑞的“神车传奇”,就好像在跟他们聊盘古开天辟地一样,他们只会礼貌性地回一句“典中典”。
旧时代的荣光,在新时代的战场上,一文不值。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好几款新能源车的中年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现在消费者买车,逻辑已经彻底变了。以前我们看三大件,看品牌历史,看保值率。现在呢?看冰箱彩电大沙发,看自动驾驶能不能在堵车的时候让我多刷两个短视频,看OTA升级能不能像手机一样给我惊喜。
说白了,大家要的不是一辆更可靠的车,而是一个更好玩的“电子产品”。
广汽的“神车基因”在于可靠、耐用、中庸。而华为的基因在于极致、颠覆、甚至有点偏执。这两种基因的融合,必然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启境,就是这个反应的最终产物。
妈的,太卷了!
所以,启境这次火焰山“渡劫”,本质上是一次“肌肉秀”。它秀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背后那套能把两个完全不同文化的公司捏合在一起,并以惊人效率运转起来的体系肌肉。
它在向整个市场宣告:别看我年轻,但我背后站着一个“修仙大佬”和一个“武林盟主”。
那么,启境最后到底能不能成?
我的看法是,这事儿的成败,可能跟火焰山测试关系不大,也跟IPD、IPMS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东西关系不大。它只取决于一件事:价格是不是够颠,能不能让同行哭着回去连夜改PPT。
因为在掀桌子式竞争的时代,在所有人都杀红了眼的战场上,最牛逼的技术,最硬核的品质,最感人的故事,最终都要回归到一个最朴素的真理上。
那就是,便宜。
或者说,在同等价值下,做到极致的便宜。
这才是对消费者最大的尊重,也是对同行最大的冒犯。而这,恰恰是华为最擅长的事情。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