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把那份北美年度风云车的半决赛名单又看了一遍,真的,就怕自己眼花了。
本田Prelude?
2025年的榜单上?
啥情况啊,这帮评委老爷子是不是在办公室翻故纸堆,结果不小心把90年代的杂志给当成今年的资料了?
这名字一出来,我脑子里瞬间就是《头文字D》的画面,感觉下一秒就得听见轮胎摩擦的声音了。
这事儿透着一股子魔幻。
搁在今天,你跟一个00后说Prelude,他八成以为是哪个新出的App。
但这帮北美记者,这帮车圈的老炮儿,偏偏就把它从历史的尘埃里给捞了出来。
这哪是评车,这分明是在搞一种“车圈文艺复兴”,在跟这个快得让人喘不过气的电动时代,进行一场小小的、带着怀旧情绪的抵抗。
可你再一看名单上跟它同场竞技的都是谁,乐子就更大了。
道奇Charger,这位美式肌肉车的“活化石”,也来了。
只不过这次来,身段扭捏,一半灵魂卖给了汽油,一半身体接上了电线。
它就像个不服老的摇滚巨星,嘴上喊着“摇滚不死”,结果转身就去参加了电子音乐节。
这种拧巴,这种“我全都要”的贪心,简直是眼下整个汽车行业精神状态的缩影——既舍不得燃油时代的辉煌,又怕被电气化的浪潮一巴掌拍死在沙滩上。
以前,电动车就是个偏科生,评奖都得给它单开个“新能源”小灶,生怕它跟燃油车跑一个赛道,被虐得太惨。
今年倒好,评委会主席直接把小灶给掀了:“都上主桌吃饭!”
这句话背后,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电动爹,哦不,电动车,已经不是那个需要被特殊照顾的“关系户”了,它现在是能跟班里的三好学生正面抢第一的狠角色了。
不信你看那多功能车(SUV)组,19个候选,乌泱泱一片,跟下饺子似的。
凯迪拉克疯了一样,把“IQ”家族的凯雷德IQ、OPTIQ、VISTIQ全给扔了进来,这架势,不像选车,倒像是在打群架。
现代集团也是不遑多让,Ioniq 9、新款Palisade,再加上高端子品牌捷尼赛思的GV70,这是典型的“多生孩子好打架”的阳谋,就看评委的票够不够分。
这里面,丰田的策略就有意思了。
一边是新款的硬派越野4Runner,一个能在野地里撒欢几十年的老顽童;另一边是卖到烂大街的RAV4混动,一个精打细算的“经济适用男”。
丰田这手牌,稳得就像它家车的质量一样,它好像在说:“你们尽管去卷续航、卷智能座舱,我先把过日子的基本盘给守住了。毕竟,不是谁家都有充电桩,但谁家都得加油不是?”
当然,最让人唏嘘的,还是Jeep切诺基和日产聆风的入围。
一个曾经是SUV的代名词,如今却像个过气的港星,努力想再唱一首金曲证明自己还没老。
另一个是电动车的鼻祖,眼睁睁看着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后辈把自己远远甩开。
它们俩能进半决赛,与其说是产品力有多逆天,不如说更像评委会给老将的一份致敬。
汽车这江湖,太残酷了,一步没跟上,就可能被彻底遗忘。
至于卡车组,那基本就是福特和Ram的二人转,每年都唱,但每年都有新词儿。
福特今年给F-150和Maverick都加上了“Lobo”的后缀,摆明了是想在拉丁美洲市场搞点事情。
而Ram 2500这种重型巨兽的出现,更像是一种肌肉的宣示:你们那些电动小卡车玩玩得了,真要下地干活,还得看我们这种烧油的“铁憨憨”。
所以你看,这份2025年北美年度车的名单,压根就不是一份购车指南,它是一场公开的辩论赛,辩题就是“汽车的未来到底该长啥样?”
。
评委们把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车型全扔进一个锅里,逼着所有人去思考。
你是要情怀,还是要未来?
是要安静的智能空间,还是要狂暴的机械性能?
答案呢,明年一月自有分晓。
但说实话,最后谁拿奖,重要吗?
或许没那么重要。
这整个筛选过程,这种新旧势力交锋的混乱、挣扎和碰撞,才是最好看的大戏。
咱们这些吃瓜群众,就搬好小板凳,泡好茶,看着他们继续吵下去。
毕竟,能见证一个时代的十字路口,本身就是一件挺过瘾的事儿。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让你投一票,你会投给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