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有没有感觉,现在聊电动车,就像十几年前聊智能手机一样,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半个专家。张口续航,闭口充电桩,仿佛明天就要开着电车去火星。
但很少有人关心一个要命的问题:你那块把你锁在车里,让你在高速上瑟瑟发抖的宝贝电池,它的核心原料,那个叫“碳酸锂”的玩意儿,价格走势比A股还刺激,比过山车还颠簸。
你看好的电车品牌,可能不是死在技术上,也不是死在营销上,而是死在被这玩意儿的期货价格反复抽打上。
碳酸锂这东西的价格波动,根本不是什么简单的供需关系能解释的。它更像一场大型的线上德州扑克,桌上坐着矿山、锂盐厂、电池厂和一群眼神冒光的贸易商。而所谓的市场消息,就是那张决定生死的底牌,有时候甚至是荷官自己偷偷印的。
就拿今年第三季度来说,那走势简直是行为艺术。价格从地板上起飞,亲了一下天花板,然后一头扎下来,摔得鼻青脸肿,最后在地上躺着半死不活地抽搐。外行看热闹,觉得是市场在自我调节。
内行看门道,才知道这背后全是算计。
这牌局怎么玩的?
七月份,价格往上走,锂盐厂一看,哎哟,加工一吨矿能赚的钱变多了,跟捡钱一样。那还等什么?赶紧收矿啊。上游卖矿的一看,哟呵,来活儿了,都抢着要,那我就不愁卖了。于是开始挺价,报价直接对着期货盘面来,甚至还要加点钱。
下游的电池厂脸都绿了,说大哥你这矿比我脸上的玻尿酸还贵,我用不起啊。但没办法,订单在那儿,只能捏着鼻子认。
价格就这么上去了。
到了八月,高潮来了。江西某个大厂突然传出要停产检修。
这消息一出来,整个市场疯了。
价格疯涨。矿价飙升。上游矿山一看这架势,赶紧把压箱底的货都拿出来卖。
这是典型的“狼来了”式炒作。一个大厂停产,真的会让全中国的电池都造不出来吗?当然不会。但市场要的不是事实,是情绪。是恐慌。是那种“再不买就没了”的集体高潮。
所有人都怕自己是最后一个接盘的傻子,所以每个人都抢着去当那个“更傻的傻子”。
短句三连来了。
大厂停了。价格飞了。韭菜疯了。
这背后真的是供应短缺吗?
短缺个屁。这叫“预期管理”。辉石矿的产量早就等着这一天了,一看价格上天,产能立马释放,正好把那个大厂停产的缺口给补上,甚至还多出来不少。所谓的短缺,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快闪饥饿营销”。
结果就是,看涨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月底一看,咦,货好像没那么少啊。于是价格“哗”一下就下来了셔,把那些高位冲进去的兄弟们,套得明明白白。
这场商战,比的根本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到了九月,大家冷静下来了。价格开始弱势震荡。一些聪明的锂盐厂,早在高价的时候就在期货盘面上做了套期保值,锁定了利润。现在矿价跌下来了,他们拿着锁定的高利润,反过来疯狂吃进低价的锂矿现货,生产线恨不得24小时连轴转。
这就是典型的“快种快收”玩法。在当前这种神经刀一样的市场环境下,你不能有信仰,你只能有纪律。看到机会,一把梭哈,赚到就跑,绝不恋战。不然市场的下一个耳光,随时会告诉你什么叫现实。
所以你看,整个产业链就像一个精密的传动系统,但润滑油不是机油,是人心和预期。
上游的矿山,是卖水的。他们希望天越旱越好,水价越高越好。
中游的锂盐厂,是开饭馆的。他们一边要看买菜(锂矿)的脸色,一边要琢-磨食客(电池厂)的口味。他们的梦想是菜价暴跌,但菜单价格不变。所以他们最喜欢玩期货,把未来的利润先揣进兜里,这样不管菜价怎么波动,他都睡得着觉。
下游的电池厂和车企,是最终的食客。他们被前面的饭馆和卖菜的拿捏得死死的,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口安稳饭,价格别一天一个样。
整个第三季度的库存变化,就是这场博弈的战报。整体是去库存的,为啥?因为需求端确实猛。尤其是储能,简直是异军突起,订单强劲得不像话,头部企业全在满产,二三线企业也跟着喝汤。
需求这么猛,供应端又来了一出“云母减产”的戏码,两边一夹击,价格自然有支撑。锂盐厂和贸易商们趁着这个机会,把手里的货顺顺当当地出了,库存降下来,现金流回来了,晚上又能多加两个菜了。
这就像高端餐厅管理松露库存。需求(预定)火爆,供应(空运)又有点跟不上,那松露价格自然水涨船高。餐厅老板一边偷着乐,一边赶紧把手里的存货高价卖出去,不然等到下一批松露到港,或者大家突然不想吃松露了,那手里的货就只能烂在自己手里。
现在,国庆节过完了,牌局进入了下半场。
目前看,库存还在降,需求也还在,尤其是节前下游备货那一波,又给价格打了一针强心剂。所以短期内,价格大概率还是震荡偏强的。大家都在赌,赌需求还能再挺一会儿。
但是,朋友,但是来了。
任何狂欢都有结束的时候。需求这个东西,有季节性。天气一冷,北方开工受影响;年底一到,大家忙着清算关账。所谓的“需求拐点”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下来。
一旦需求开始疲软,而供应端那帮大哥们还在玩命生产,那结果只有一个:累库。
库存一上来,大家心态就崩了。
货多了。买家少了。价格要跌。
这是不是市场规律?
是,但这规律背后,是无数个工厂老板深夜的叹息,和贸易商们赌桌上血红的眼睛。他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跑在崩盘之前,但最后总要有人来买单。
所以,对于第四季度,市场的普遍预期是,10月份还能借着去库存的余威蹦跶一下,但到了年底,累库压力会越来越大,价格可能会重新进入下跌通道。有人给出了6.8-7.5万元/吨这个运行区间,这不叫预测,这叫基于当前牌面的合理推演。
这就像一份体检报告,告诉你现在血压有点高,血脂有点稠,再不控制,年底可能就要进ICU。但会不会真的进,还要看你接下来是继续胡吃海喝,还是开始清淡饮食,天天锻炼。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碳酸锂价格的这点破事儿,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它通过那块电池,已经深度绑定了你的钱包。
你买的电车,价格里有多少是为这种上游的资本游戏买单?你享受的所谓“低油价”红利,是不是在另一个维度上被别人“喂到嘴里”的成本给对冲了?
很多时候,商业世界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残酷。没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技术革命叙事,更多的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一群人为了几毛钱的利润,用尽了三十六计。
而我们,只需要记住一点:当一个东西开始变得全网吹捧,全民高潮的时候,要么是故事讲到了最高潮,要么是镰刀磨得最快的时候。
至于碳-酸锂,它只是这场新能源大戏里的一个道具。戏好看,但别太入戏。不然,当主角们在台上享受掌声时,你可能就是那个被舞台背景板砸中的倒霉蛋。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