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工地的小老板搭车去施工现场,距离市区七十多公里。一路上他感叹,“怎么这次来得这么快”。说实话,把时间往回拨,第一次来工地那会儿,比这慢得多。
想起那天开车出门时,天还没亮,六点钟的路况实在让人头疼。单行道上车来车往,远光灯晃得眼睛模糊不清,路边时不时窜出来骑二轮、三轮的,动不动还掰哪个急刹。一来视线不佳,二来路况不熟,当时车速不快还不敢冒进,心里别提多紧张了。
这一次重新走这条路,倒是觉得轻松很多。原因其实很简单——熟悉了路况。换成白天出行,眼睛看得远了、路上的情况也提前能做判断,多了些底气,超车、变道、踩油门这些操作变得顺手了。速度快倒不是因为心大,而是你懂得如何驾驭这辆车。
这么说的话,速度和安全之间到底有没有直接关系呢?其实不全是速度问题,关键还是看人有没有掌控车辆的能力。简单地讲,开车时并不是码数高就危险,而是你能不能驾驭当前的速度。要是车开到六十码,遇到情况你慌了手脚,那六十码对你来说就是危险区。反之,如果开到四十码,你觉得轻松,能冷静处理一步步状况,那便是你的“安全范围”。
安全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双向的,却离不开一个核心:能对车辆和路况的熟练掌控。我们总羡慕那些开出租车的,别人好像分分钟都能飞速带你绕城一圈。也没什么特别,只不过他们摸透了城市每条路的脾气,预判能力强,知道哪里可以加速,哪里得慢下来,什么路段车多什么地方有坑洼。这才显得“快而稳”。
开车技术好不好不只是看你开得多快,也不只是你开了多少年,而是你对车速和路况的把控能力。一百码也好,五十码也罢,只要抓住自己最舒服的速度区间,再复杂的路况也会有安全感。开车没有万能公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安全驾驶。
这一路开车过去,虽然路上还是有对向远光晃眼,也有小三轮突然出现在视野死角,但心里没慌。这条线路,现在熟了。特别是下个路口有块坑,我提前减速,这一回没有被“颠屁股”。想着下一次不用费劲琢磨了。下次老板应该请我喝瓶汽水,毕竟这两趟我开得稳,他心里舒服啊。
PS:安全驾驶是件不断学习和调整的事儿。熟悉路况、找准“自己的速度”很重要,比快更重要的是稳。出行前看看天气和路况,自己踏实上路了才不让家里人担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