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这次真的玩大了。皓影7座版13万起售,还是带L2驾驶辅助的高配车型,朋友圈炸锅那是分分钟的事。销售小哥跟我说:这价位,不降就没人买。我心里咯噔一下,去年这车还要20万,掉价7万整,是真掉血啊。
记得之前偷摸去4S店,销售那态度有点无奈。他小声说,以前本田是挺硬的,哪轮到现在这么降价求活?其实谁没点心思,电动车寒冬,新能源飙速崛起,本田这阵脚儿就没那么稳了。今年前五个月销量跌了22%,咱们开车的都懂,这数字蛮扎心。想想,比亚迪、理想日子过得好好的,混动、纯电步子迈得快,本田呢?感觉有点慢半拍。要不怎么说,传统日系车厂的焦虑是实实在在的。
顺带说个细节,我刚翻了下笔记,这款皓影车长4716mm,轴距2701mm,紧凑型里算宽敞了。试过朋友185cm的哥们儿坐第三排,他说还能坐,不算挤,就是久坐别想了。这弹性7座设计确实聪明。讲真,第三排你用几回?我那买GL8的朋友都说,一年第三排最多被用10次。他们平时就是5座日常使用,偶尔要多坐几个,才用那第三排救急。
价格对比也挺有意思。同价位里,吉利豪越L七座也得14万落地,稍微贵点,但品牌口碑差异明显。本田皓影标配8个超声波雷达,还有AR实景导航,这配置,在13万价位段合资SUV里算很有诚意了。这背后的供应链能做出来这配置,本田的供应链管理真扎实,大部分零部件供应商都经过多年磨合,这就像做一锅好饭,原材料和火候都得恰到好处。
但我得翻个小车头,说说动力。1.5T+CVT的组合,对于家用来说够顺畅。没有那种突然蹿出去的冲劲,但没被人甩也算合格。朋友开皓影混动版,2.0L油电混合,92号油就能跑900公里,我还特意问了那报价,算下来加满一箱油撑近个两百多公里的节奏,省油是真的。这油耗表现,让不少国产混动车型都得服气,特别是综合续航差不多的自动挡对手。但理想L8、比亚迪唐DM-i,虽然贵了不少,配置那是真的卷场,冰箱、彩电、航空座椅什么的应有尽有,你说这值不值?
这里得自黑一下我自己,前面说日系变慢了点,其实本田在混动技术上也有点慢,一个急转弯。刚才想的有点绝对了。实际上一年多来他们不断强化混动系统,虽然不是什么爆款,但质量稳定。反正这些技术无非就像盖房子,是地基好不好,细节管控多严,这没那么快能拉开差距。
聊到维修保养,4S店多,配件供应稳定,维修师傅技术过硬,这是本田的硬通货。就像买了个老牌手表,虽贵点,但后续服务有保障。讲真,很多年轻人买国产新势力车,头几年省钱,几年后维修成难题,这成本怎么算?我试着算过,假设每公里维修成本相差0.1元,开5万公里就能差5千块,这数字不能忽视。
有个技师朋友说:日产、丰田、本田这些传统日系,三包二保那是杠杠的,保值率也不赖,尤其二手市场依然稳。这话没错。
本田隔音确实有点槽点。我跑高速回来感受明显:风噪胎噪跑得远,晚上的听感差点意思。这对追求静谧驾乘体验的人来说太伤心了。你说厂商配个更厚的隔音棉?成本蹭蹭上升,价格就不能再这么亲民了。
说个没细想过的猜测:或许本田这13万开卖,其实是先割一刀,再慢慢推电动车型,未来想靠新能源回本?这战术有点像先摆地摊,再建大楼。难说是不是。
还有点小跑题。前几天和邻居闲聊,他说:我和媳妇都觉得7座能用吗?买了车还不如多放点钱去旅游。这观点挺接地气,但我反倒觉得生活场景不同,你遇到大点聚会或者亲戚朋友多,就会想多一排座椅方便点。
回过头来,咱们还是得想,13万买合资7座SUV到底香不香?我觉得,越是量入为出,越得自己掂量需求。不差钱不如买更舒适豪华的国产,预算有限,本田这价格和保值加持,确实不错。但这个选择不是文件规定的答案,而是你我各自生活的权衡。
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技术更新换代快到让人头晕,现在下手是赚还是亏,谁又能说清?我觉得倒不如趁降价空档,去4S店坐坐,亲眼感受下那套L2辅助系统好不好用,方向盘反馈足不够精准,乘坐空间是不是真如宣传般灵活,这些细节能帮你决定。
汽车和你生活的契合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时间成本和使用频率不匹配,买个车顶多是个摆设不是么?你有没有碰过,买了车却一年都用不到第三排的尴尬局面?这事儿得先想明白。
你们怎么看?13万的本田皓影7座,是价格屠夫,还是价格陷阱?期待你们留言,我去再喝杯咖啡,想想下一款车该怎么写。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