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那天郑州的风都带点沙味儿。
有人还没进门,先被场地门口立着的吉尼斯证书晃了眼,心里就开始打鼓:这不是普通赛车场,是中国最大垂直沙坡的主场。
你站在“悬天沙坡”底下,几乎能听见自己膝盖发抖的声音,别说赛车手了,围观群众都忍不住要拿出手机,拍两张发圈证明“来过”。
有意思的是,现场总有人忍不住嘀咕:“这坡也太不讲武德了,家里的SUV真敢上?”
我旁边的大爷边嚼瓜子边点评:“搁我年轻二十岁,也想冲一把。”
郑州这天的热闹,比亚迪的技术咖,和看热闹的老百姓,居然能在同一个沙坡下找到共同话题,这气氛,比追星还带劲。
其实你别以为这只是场技术秀。
比亚迪这帮工程师,不知熬了多少夜,研究那点沙子比我家猫挑食还讲究。
颗粒粗细、含水率、铺设密度,一环扣一环。
谁能想到,造个赛车场比装个马桶还麻烦?
而且这不是说说而已,背后是无数次爬坡失败、底盘测试、动力系统升级——真不是“秀场”,是血汗堆出来的“陷阱”。
说到“陷阱”,那天一辆腾势爬上沙坡顶,突然停了两秒,现场一片寂静。
我本来以为要出事,结果人家一脚油门,稳稳滑下来。
旁边的孩子看呆了,直接问爸妈:“能不能买一个?”
成年人苦笑:别说买车,光这胆量都得攒好几年。
当然,网上的声音没停过。
有人质问:这玩意儿除了刷存在感,真有用吗?
量产车型能不能做到,投资回报怎么算?
这些问题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我查了数据,比亚迪这两年销量涨得猛,技术专利数量也肉眼可见地飙升。
你说是噱头吧,可真金白银砸下去,谁会拿大几亿开玩笑?
而且,谁家敢把底气摆在全行业的显微镜下?
不怕被喷,就怕做不到。
再说那低摩擦环形道,别以为是给漂移少年练手的。
其实更像是实战考场,底盘调校、车身稳定、动力响应,每一项都要过关。
车辆在赛道上一个急转,没点技术,分分钟就能让老司机变成“方向感失控”。
浮水池也不是闹着玩,现实生活里遇到大雨积水,普通家用车能不能全身而退?
别的不说,能在这种场地下跑通的车,放大路上还真有底气。
说起来,这场面让我想到前几年F1中国大奖赛。
那次上海赛车场的高涨热情,和郑州今天的状况有点像。
赛车梦一夜之间成了全民话题,甚至孩子们都在商量以后要当赛车手。
比亚迪这回,算是把高高在上的速度幻想,直接拉到咱寻常人的手心里。
你不用是汉密尔顿,也能亲身体验一把“速度与激情”,哪怕平时只会堵在高架上。
有趣的是,现场不是只有车迷。
隔壁饭店的老板娘也出来凑热闹,一边看一边和身边人抢红包,嘴里还不忘点评:“这车冲坡比我家儿子冲奶茶还狠。”
我听着都忍不住乐了,赛车场就是这样,不分职业不分年龄,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乐趣。
当然,争议也不少。
有人说比亚迪这是“自我卷”,有点像当年特斯拉刚进上海那阵子,大家都盯着看笑话。
现在回头看,国产Model Y销量蹭蹭涨,谁还记得当年的冷嘲热讽?
技术和市场的关系,有时候比八卦还要复杂。
今天比亚迪“全地形赛车场”刷屏,明天也许就有更多中国品牌上台表演。
你说是野心,还是自信?
反正敢把赛道级的技术搬到郑州,底气就写在脸上。
说到底,这赛车场的魔力不在于刷了多少纪录,而是让那些冷冰冰的“技术参数”突然有了温度。
你站在沙坡下,看着一辆辆比亚迪冲上去,心里那个躁动劲儿,和小时候第一次骑自行车下坡差不多。
成年人世界不总讲“稳”,偶尔也要在泥里撒点野。
你要问我比亚迪图啥?
我觉得和老一辈喜欢较劲没两样。
不服输,不怕摔,摔了爬起来再冲。
写到这儿,脑子里忽然冒出个念头:下次还有谁敢玩更大?
是同行不服气想来PK,还是隔壁小区大爷打算组队?
郑州的沙坡还在,热闹肯定没完。
要不你也来一把?
说不定,朋友圈下一个爆款视频,就是你在赛道上笑得比车还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