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还稳坐新势力头把交椅的理想汽车,7月销量突然暴跌40%,问界、零跑等增程玩家同样遭遇滑铁卢。而另一边,小鹏、蔚来等纯电品牌却逆势增长24%,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些曾对增程式嗤之以鼻的车企,如今纷纷调转枪口推出增程车型。这场技术路线的集体叛逃背后,藏着新能源市场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销量断崖背后的技术路线逆转
理想L9单月交付量从2.8万辆骤降至1.7万辆,问界M7终端优惠放大到4万仍难止颓势。数据撕开了增程车的遮羞布:当纯电车型突破700km续航门槛,增程车实测高速油耗仍高达6.3L/百公里,亏电状态下动力输出衰减35%。政策补刀更为致命,上海取消增程车绿牌资格,北京将增程式移出新能源目录,曾经"油电通吃"的投机红利正在消失。
增程技术护城河为何崩塌?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量产让200km纯电续航沦为及格线,零跑C11增程版却仍在使用180km续航的老旧电池组。J.D.Power调研揭示更残酷的真相:38%用户抱怨增程车"既无纯电静谧性又缺油车安全感",保电策略导致的动力迟滞让驾驶体验倒退回燃油车时代。政策天平彻底倾斜,2024年新能源补贴细则明确要求纯电续航≥300km,直接将多数增程车踢出补贴名单。
纯电技术如何完成"绝地反击"?
小米SU7用20万级定价击穿心理防线,其搭载的800V高压平台实现充电12分钟续航500km。比亚迪海狮EV通过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百公里电耗控制在12.3度。更致命的是生态碾压,小鹏城市NGP已覆盖238个城市,蔚来换电站突破2300座,纯电专属体验形成降维打击。当补能焦虑被技术化解,增程式"续航保险"的卖点显得格外苍白。
混战中的生存法则:谁会被淘汰?
问界靠华为ADS高阶智驾勉强续命,理想紧急提前纯电SUV上市计划。跨界玩家却展现出惊人适应性:比亚迪DM-p技术同时覆盖纯电、增程、插混三种模式,零跑用增程版走量、纯电版树品牌的双线策略收割市场。危险信号已经亮起,蔚来单车换电亏损13万,智己增程转型导致供应链混乱,新势力正在为战略摇摆付出代价。
技术路线的胜负从来不由实验室决定,当消费者用钱包投票时,任何情怀都显得不堪一击。这场新能源世界大战没有中场休息,唯有持续进化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倒下的名字。正如某车企高管深夜发文所言:"我们不是在赌技术路线,而是在赌用户的真实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