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哪吒变“老头乐”:新能源野蛮生长的残酷洗牌代价

花17万元买的新能源车,如今只能当电动自行车用——这不是段子,而是哪吒车主的真实遭遇。2025年3月,杭州车主何先生的哪吒S增程版因故障无法维修,纯电续航缩水至140公里,被网友戏称为“高价老头乐”。更荒诞的是,义乌6家门店集体退网,杭州4S店要求质保期内车主自费调配件。曾年销15万辆的“新势力黑马”,何以沦落至此?

17万哪吒变“老头乐”:新能源野蛮生长的残酷洗牌代价-有驾

新势力淘汰赛开启:从黑马到“暴雷”的典型样本

17万哪吒变“老头乐”:新能源野蛮生长的残酷洗牌代价-有驾

2022年,哪吒汽车以15.2万辆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如今销量暴跌49%,单月零售量仅110辆。辉煌与崩塌之间,暴露出“烧钱换市场”模式的致命伤:228亿元融资背后,是每卖一辆车亏损12万元的残酷现实。母公司合众新能源50亿元股权冻结、拖欠供应商超1亿元,与当年乐视、金立的崩盘路径如出一辙。

17万哪吒变“老头乐”:新能源野蛮生长的残酷洗牌代价-有驾

车主维权横幅背后的体系化崩塌

17万哪吒变“老头乐”:新能源野蛮生长的残酷洗牌代价-有驾

当杭州廖先生的哪吒S在维修中心停放三周仍无配件时,折射出的是整个体系的溃败。供应链失控导致增程器、充电机等核心配件断供;6家门店集体退网暴露直营体系成本危机;更可怕的是信任崩塌——二手价跌至7折,部分车型遭保险公司拒保。车主黄先生的遭遇颇具代表性:充电机故障后,被迫在质保期内自费维修,只因“厂家不发货”。

转战东南亚是救命稻草还是加速坠落?

面对国内困局,哪吒抛出40亿元海外融资计划,试图复制手机厂商的出海路径。但汽车不是手机,维修依赖庞大基础设施。当国内拖欠供应商、车主维权的消息传至海外,投资者难免想起威马、高合的教训:没有技术护城河的“PPT造车”,终究难逃淘汰。

新能源下半场:从参数内卷到体系力生死战

哪吒的困境给行业敲响警钟:当补贴退潮,裸泳者终将现形。续航参数再漂亮,抵不过一次配件断供;融资故事再动听,赢不回车主信任。比亚迪“24小时响应”的售后标准证明,下半场竞争已从营销战转向体系力对决。那些仍沉迷“融资-亏损-再融资”模式的企业,或许该听听车主们的质问:“17万买的车,凭什么变成老头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