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篇直击痛点:长安发动机真的 “抗造” 吗?
**
“准备入手长安 SUV,就怕发动机开几年出毛病”—— 这是后台收到最多的提问。作为自主 “技术派” 代表,长安蓝鲸发动机的动力参数一直很亮眼,但耐用性才是车主最关心的核心。
今天结合 3 组硬核数据、6 位 10 万公里 + 老车主反馈,以及发动机技术细节,彻底说清:长安 SUV 发动机到底耐不耐用?不同车型该怎么选?
二、硬核数据说话: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双重验证
1. 研发阶段:把发动机 “往死里造”
长安蓝鲸发动机在上市前,光台架试验就熬了2.5 万小时,相当于连续运转 3 年;整车道路测试更是跑了140 万公里,涵盖 - 30℃高寒、45℃高温、高湿沿海等极端环境。这种 “魔鬼测试” 直接降低了后期故障概率 —— 数据显示,蓝鲸发动机平均故障间隔超 1 万公里,每千台车 3 个月内问题数仅 1.5 个,远低于自主同级平均水平。
2. 市场表现:3 年故障率低至 2.8%
车质网 2025 年最新数据显示,长安 CS75PLUS 搭载的 1.5T 蓝鲸发动机,3 年故障率仅 2.8%,比同级别奇瑞瑞虎 8PLUS 的 1.6T 发动机低 0.4 个百分点。其中最常见的 “异响” 问题占比仅 28%,而奇瑞同排量机型这一比例达 45%,可见长安在涡轮调校上更成熟。
三、老车主实测:10 万公里后发动机状态大公开
1. 16 万公里 CS75:涡轮损耗属正常,发动机本体无大修
重庆车主陈先生的 2017 款 CS75(1.5T+6AT)开了 16 万公里,日常兼顾家用和自驾:“发动机从没大修过,就是 14 万公里时换了涡轮增压器,材料费 3000 元,师傅说属于正常损耗。现在油耗还是 8 个左右,高速动力跟新车没差”。
2. 11 万公里 UNI-T:小毛病少,保养成本亲民
2020 款 UNI-T 车主郑先生年均开 2.5 万公里,目前里程 11 万:“除了正常换机油滤芯,发动机没动过。保养周期 1.5 万公里一次,每次花 500 多,比之前开的合资车省不少。车机偶尔卡顿,但发动机真没掉过链子”。
3. 8 万公里 CS35:老款自吸更 “皮实”
河南车主老杨的 2016 款 CS35(1.6L 自吸)开了 8 万公里,主打商用拉工具:“发动机怠速偶尔抖,换个火花塞就好,从没出现烧机油、拉缸。手动挡变速箱更是零故障,这种成熟动力组合就适合‘糙着用’”。
四、技术拆解:耐用性的 3 个关键密码
1. 硬件用料:高强度合金扛住磨损
蓝鲸发动机采用高强度蠕墨铸铁缸体,搭配精密珩磨工艺,减少活塞与缸壁摩擦;500Bar 高压直喷系统让燃油雾化更充分,避免积碳堆积影响寿命。这些细节设计,让发动机在长期高负荷运转下更抗造。
2. 动力匹配:变速箱靠谱减少发动机负担
长安很懂 “耐用性不只看发动机”—— 早期用爱信 6AT,现在 CS75PLUS 升级爱信 8AT,3 年故障率低至 0.8%。重庆周先生的 CS75PLUS 8AT 版开了 10 万公里:“变速箱换挡和新车一样顺,高速 120 码转速才 2000 转,发动机压力小自然更耐用”。
3. 混动技术:热效率 44.28%,降低运转损耗
新款蓝鲸 HE1.5T 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高达 44.28%,油电转换系数 3.63kW.h/L。简单说,相同动力输出下,发动机运转更省力,损耗自然减少。比如 CS75PLUS 智电 iDD 版,馈电状态下发动机仍能稳定输出,避免频繁启停带来的磨损。
五、选购指南:不同需求选对动力才耐用
用车场景
推荐动力组合
理由
家用代步 + 省油
1.5T 蓝鲸 + 7DCT(如 CS55PLUS)
动力够用,故障率 2.3%,油耗 6.8L
长途自驾 + 重载
2.0T 蓝鲸 + 爱信 8AT(如 UNI-K)
390N・m 扭矩,变速箱抗造
商用拉货 + 省心
1.6L 自吸 + 手动挡(如 CS35)
技术成熟,维修成本低
新能源偏好
智电 iDD 混动(如 UNI-Z)
发动机损耗少,续航无焦虑
六、总结:长安发动机耐用性值得信赖,但要避开 2 个坑
选新不选旧:虽然老款自吸耐用,但新款蓝鲸涡轮机在稳定性上已追平,且动力更强,优先选 2021 年后生产的车型(避开早期涡轮调校问题);
保养要及时:蓝鲸发动机建议用全合成机油,严格按 1.5 万公里周期保养,避免因润滑不足加速磨损。
总的来说,长安 SUV 发动机无论是实验室数据还是市场口碑,都证明了其耐用性。只要根据用车场景选对动力,正常保养下开 20 万公里不大修完全有可能 —— 这也是它 3 年保值率能达 60% 的核心原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