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打成修仙大战,玛莎拉蒂却在旁边研究红酒?

讲真,当我看到玛莎拉蒂给Grecale搞了一个“红酒版”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不是这车好不好看,而是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友商,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而玛莎拉蒂呢?玛莎拉蒂在旁边开了瓶82年的拉菲,开始研究怎么用酒红色给蜡烛上漆。

这事儿必须从一个暴论开始:玛莎拉蒂,这个曾经的海王三叉戟,正在用一种行为艺术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什么叫“不务正业”的最高境界。在如今这个所有车企都杀红了眼,恨不得把对手连人带厂一起打包送去见三体人的时代,玛莎拉蒂的行为,就像是在两军阵前,突然开始打太极。不是那种能打的太极,是公园里老大爷跟着收音机练的那种,主打一个修身养性。

你看现在这个市场是什么德行?掀桌子式竞争。我活不了,你也别想好。价格战打得跟闪电战一样,配置堆得跟压缩毛巾似的,一遇水就无限膨胀。前脚理想还在算计冰箱彩电大沙发能塞几个,后脚小米直接告诉你别算了,我全都要,价格还给你打个骨折。这就是典型的“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修仙法则。

在这种背景下,玛莎拉蒂干了什么?他们推出了一款“Tributo Il Bruciato”特别版,灵感来自一款意大利红酒。车漆叫“Alchimia Scarlatta”,翻译过来大概是“猩红炼金术”,说是为了模仿“酒杯中旋转的葡萄酒的浓郁红色”。我看到这里直接太阳穴一个趔趄,差点当场渡劫失败。哥们,醒醒,外面已经是黑暗森林了,你的友商正在用激光炮互相问候,你在这里研究红酒的挂杯效果?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说我们颠覆地球文明都没你这么离谱。

车圈打成修仙大战,玛莎拉蒂却在旁边研究红酒?-有驾
车圈打成修仙大战,玛莎拉蒂却在旁边研究红酒?-有驾
车圈打成修仙大战,玛莎拉蒂却在旁边研究红酒?-有驾

我们来构建一个场景。想象一下,一个叫“车圈”的修仙大陆。大陆上所有门派都在疯狂内卷,什么“800V太乙金仙决”、“麒麟电池金钟罩铁布衫”、“城市NOA任意门心法”,一个比一个狠。这时候,来自亚平宁的古老门派“玛莎拉蒂”缓缓走上台,清了清嗓子,在万众瞩目之下,从怀里掏出……一个高脚杯。然后用长达半小时的时间,向所有人阐述这杯酒的色泽、单宁和风土。台下的卷王们都看傻了,问界掌门直接心态爆了,问旁边的小米真人:“他这是什么新功法?某种精神攻击?”小米真人摇摇头:“看不懂,但大受震撼,感觉我们的估值又要涨了。”

车圈打成修仙大战,玛莎拉蒂却在旁边研究红酒?-有驾
车圈打成修仙大战,玛莎拉蒂却在旁边研究红酒?-有驾

这就是玛莎拉蒂正在做的事情。它根本就没想跟你玩同一个游戏。当所有人都以为技术和性价比是唯一的真理时,玛莎拉蒂用行动告诉你,玄学也是生产力。

反技术崇拜这个事儿,我一直觉得特别有道理。你实验室里跑出来的自动驾驶数据再牛逼,能干得过一个从不看红绿灯、走位全凭心情的老头乐吗?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车上那堆激光雷达和算力芯片,在那一刻唯一的用处就是高清记录下自己的无助。玛莎拉蒂显然悟了这一层,它放弃了在技术参数上跟那帮疯子硬碰硬,转而投身于品牌玄学的建设。这台红酒版Grecale的2.0T加48V轻混,330马力,零百5.3秒。这数据,讲真,在今天这个时代,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隔壁随便一个国产电炮都能教你怎么做人。这他妈都什么年代了?!

但玛莎拉蒂的逻辑是,我的参数不重要,我的故事很重要。我的车漆颜色是有出处的,我的内饰皮革是有讲究的,我的三叉戟标是有信仰加成的。会买这台车的人,他们在乎的根本不是那零点几秒的加速,也不是那个轻混系统到底能省几毛钱油。他们在乎的是,当他们把车停在酒庄门口,可以轻描淡写地跟朋友说:“哦,我这台车的颜色,灵感就是来自我们今天喝的这款Il Bruciato。”那一瞬间的逼格,就是这台车最核心的产品力。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多年的中年人,越来越理解这种逻辑。因为我真的见过这样的人。他们买奔驰,不是因为奔驰的发动机有多安静,而是因为那个三叉星标能让他在谈生意的时候多一分底气。他们买特斯拉,不是因为电耗有多低,而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是未来的一部分,是马斯克“人类文明飞升计划”的早期投资人。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所有的缺点,在你眼里都变成了特点。

车圈打成修仙大战,玛莎拉蒂却在旁边研究红酒?-有驾

玛莎拉蒂现在就是要把这种品牌玄学发挥到极致。销量下滑17%?市场心电图快拉平了?没关系,常规的Grecale你们不买,说明你们不懂欣赏。现在我推出一个你们更看不懂的“红酒版”,把门槛直接拉到大气层。这是一种提纯,一种筛选。不装了,摊牌了,我卖的就不是给普通人的交通工具,我卖的是一个身份标签,一个社交道具,一个能让你在特定圈子里“被看见”的魔法奇观。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圈比作修仙大战,可能有点低估了修仙的残酷性。

所以,这款红酒玛莎能成功吗?又或者说,玛莎拉蒂太懂了,它精准地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他们需要什么。他们需要的不是车,是区隔。是和那些讨论“性价比”、“智驾方案”、“电池技术”的凡人们划清界限的工具。加大加大加大?不,是品味品味品味。

从产品力上,它在今天的市场里,可能显得有点滑稽。但从品牌玄学上,它可能赢麻了。因为会掏钱买它的人,根本就不在我们这些人的讨论频道里。他们买的,就是那个“看,我跟你们不一样”的瞬间满足感。这种胜利,你无法用数据衡量,因为这就是信仰,你懂么,这就是该死的信仰。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当前这股“唯参数论”风潮的最大嘲讽。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