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说的,就是那个在网上吵翻天的话题:“我,30岁,想花自己的钱买台性能车,晚了吗?”就这么个事儿,评论区直接炸成了粪坑。一堆人跳出来骂你幼稚、自私、不懂事,好像你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关于这事,我真的有话要说,而且是非常想骂人的那种。
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
事情的剧本,每次都惊人地相似。
这个故事的主角,我们叫他小A。小A,30岁,不好不坏的年纪。工作了七八年,不好不坏的公司,攒了点不好不坏的存款。他从小就有一个梦,不是当科学家,也不是环游世界,就是想拥有一台能让肾上腺素飙升的性能车。可能是斯巴鲁的水平对置,可能是高尔夫R的扮猪吃虎,也可能是野马的V8轰鸣。
导火索就是,他30岁了,觉得自己终于有能力了。他盘算着首付,算计着月供,激动地像个200斤的孩子。
第一个关键节点:家庭会议审判。 他把这个“伟大”的计划告诉了家人。他以为会得到“儿子出息了”的赞许,结果呢?等来的是一场三堂会审。 他爸:“30岁的人了,成天想这些有的没的!这钱买个大点的SUV,以后接送孙子多方便!” 他妈:“这车坐着肯定不舒服,底盘那么硬!还两门的,我跟你爸出门坐哪?” 他老婆/女朋友:“你有病吧?每个月多花几千块养个破铁皮?这钱留着还房贷、给孩子报个班,不香吗?你太自私了!”
第二个关键节点:朋友圈阴阳怪气。 不死心的小A,发了个朋友圈,暗示了一下自己的梦想。很快,评论区就成了大型“为你好”现场。 发小:“哟,中年危机提前了啊?踏踏实实过日子吧兄弟。” 同事:“这车不实用啊,拉不了货,油耗还高,性价比太低了。”
第三个关键节点:网上发帖求助,引爆全网。 被现实锤得满头是包的小A,只能去网上发帖:“30岁,想买台性能车,真的错了吗?” 这下彻底捅了马蜂窝。正方的兄弟们热血沸腾:“买!必须买!再不疯狂就老了!”“钱是自己赚的,凭什么不能为自己的热爱买单!” 但反方的“人生导师”们,战斗力更强:“你这是对家庭不负责任!”“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自己多幼稚了!”“真正的成熟,是放弃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最新进展就是:这种帖子每隔几个月就会火一次,主角换了又换,但争论的核心永远不变。30岁的梦想,在“成熟”和“责任”的大棒下,被一次又一次公开处刑。
凭什么30岁就不能有梦想?
我真的想问问那些劝你“成熟点”的人,凭什么?
凭什么20岁开跑车就是青春无敌,30岁想买台性能车就是油腻中年危机? 凭什么别人花几十万买个包、买块表就是精致生活,你花几十万买个车就是幼稚不懂事? 凭什么你的人生,必须要按照他们规定的“标准流程”来走?
说白了,这根本不是一台车的问题,这是你人生选择权的问题!
社会给30岁的人贴了太多标签:房贷、婚姻、孩子、稳定……这些标签像一条条锁链,要把你牢牢捆在一个叫“安分守己”的笼子里。 一旦你想挣脱,想干点出格的事,那些早已被驯化的人,就会第一个跳出来,指着你的鼻子骂你。 他们不是觉得车不实用,他们是觉得你这个人“不实用”,你没有完全服务于家庭、社会这个大机器。
他们害怕你的不一样,会映照出他们自己的循规蹈矩有多么无聊。
骂你的人,才是最可悲的
我跟你说,那些骂你最凶的人,往往是自己活得最憋屈的人。
你那个劝你买汉兰达的叔叔,可能年轻时也想骑着摩托车穿越戈壁。但他不敢,他怕了,他怂了。他选择了最安全、最无趣的那条路。现在,他看到你还心怀火焰,他嫉妒,他难受。所以他必须把你那点火苗给掐灭,这样才能证明他当年的选择是“对的”、“成熟的”。
你那个说你不顾家的老婆,她也许不是真的在乎那几千块的月供。她在乎的是,你居然还有她无法理解、无法掌控的个人世界。她的安全感,建立在把你彻底“工具人化”之上。
他们的“为你好”,本质上是一种自私的绑架。
因为他们自己放弃了,所以他们也见不得你坚持。 因为他们的人生已经是一潭死水,所以他们也想把你拉下水。 他们通过否定你的梦想,来获得一丝虚假的、病态的心理平衡。 可悲吗?太可悲了。
我的态度:去他妈的“为你好”!
所以,我的态度是什么? 买!立刻!马上!
人生有几个30岁?你前半生为了父母的期待读书,后半生可能要为了孩子的未来操劳。中间这几年,你终于能喘口气,为自己活一次,有错吗?!
你辛辛苦苦加班,点头哈腰陪客户,是为了什么? 就是为了活成别人嘴里的“好男人”“好丈夫”“好爸爸”吗? 就是为了买一辆自己根本不喜欢、但别人都说“实用”的破车吗?
那些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让你放弃热爱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你人生路上的吸血鬼! 他们不是真的为你好,他们是想让你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你的钱,你的梦,你的选择,轮得到他们来指手画脚? 去他妈的“过来人经验”!去他妈的“你应该”! 只要你买车的钱是自己干净赚来的,只要你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清晰的规划,那就给老子狠狠地买!
别等到40岁,开着一辆塞满儿童座椅的MPV,在送孩子去补习班的路上,看到旁边呼啸而过的跑车,才开始后悔。
别等到50岁,身体已经不允许你再折腾的时候,才对着一堆银行存款唉声叹气,遗憾自己这辈子从没真正为自己活过。
记住,30岁不是青春的葬礼,而是你终于有能力,为年轻时的梦想亲自买单的开幕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