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可能是最后一台!小米安全门背后的算盘

#美女#

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可能是最后一台!小米安全门背后的算盘

车门打不开,活活烧死在里面。这不是恐怖片,是2025年10月13日成都小米SU7事故现场的真实一幕。半年内第二起了,3月安徽那台撞完就爆燃,这次连救援的人都砸不开窗。

雷老板在台上喊“抵制黑公关”的时候,烧焦的车架子还在停车场放着呢。您这转移话题的功夫,比您家车门反应快多了。

我翻遍了工信部新规和事故报告,发现一个让人后背发凉的事实:小米不是做不到机械门把手,是觉得没必要。行业里加个机械冗余也就几百块成本,但人家宁可把钱砸在营销和智能驾驶噱头上。结果呢?号称投入57.9亿的智驾没救命,最基础的机械结构反倒要了命。

看看客服回应多魔幻:“凌晨3点无值班人员”。意思是人该死还得挑个黄道吉日?第一财经那篇《别让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刚发出来就被米粉冲得修改标题,这阵势我熟——当年手机圈就这么玩的。可汽车不是手机,死人了啊朋友们!

最讽刺的是工信部9月刚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明晃晃写着要强制机械式安全冗余。某些企业倒好,赶在政策落地前疯狂清库存。等新规执行了,是不是又要发通稿吹“率先响应国家标准”?

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可能是最后一台!小米安全门背后的算盘-有驾

现在官媒都下场了,澎湃新闻直接点名“重营销轻安全”。要我说,某些企业真该把发布会PPT最后一页“感动人心”改成“算计人心”——毕竟从压缩成本到操控舆论,这算盘打得火星子都溅到消费者脸上了。

所以问题来了:当车企把省两百块看得比人命还重,您还敢当那个“为信仰充值”的勇士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