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电动车新规落地后的那些蹊跷事儿,街头巷尾都在说
上周三,早市刚散,榆树市西头小广场那边聚了一堆人,王师傅拎着半碗豆腐脑凑过来歪头问,“你昨天逮着那家电动车铺了没?据说又在瞎改装卖雨棚。”旁边的大妈插话,“我听说不光榆树,全省都严着呢,这还不让人咋活?”事情确实挺闹心。说是从九月一号起,不光头盔查得紧,“3禁3罚”这个名堂听着新,其实条条框框细节多得让人头疼。
去年高平的亲戚说,过渡期那阵,当地人几乎每家有辆“非标三轮”,结果贴着临时号牌的,不出三天就被拖走了。今年一到九月,这阵风又刮到了巴塘。那边派出所师傅说得直白:“过渡期结束就结束,临牌也不管用,看见就按无牌处理。”这事儿群友老李也提过,临汾市头天推新规,第二天他家楼下那俩仨三轮就不见了。买车的当时还抱怨,“再拉人跑趟西市都犯禁,那不行。”
插一句,很多人误以为新规只抓头盔和牌照,实际上车贩子手上那些没证没3C的杂牌翻新车最容易被逮住。销售小宋下午在群里晒了一组照片,说是“这个3C证,不懂的人看着像印刷品,验真得拿回门店查后台。”老车主张哥见多识广,说2018年那会儿随便买,不看证都上路,现在新标准提上日程,翻新货越来越难混。还有些品牌名头不响——什么“福星”“新绿叶”——让人一听就发蒙,这种货色多数扔进堆场,连门都进不了。
技能这一块儿,师傅老姜摊手:“夏天改装那阵,电池都换得吓人,60V的楞整成72V。”听说不少车修铺改限速换外壳,一看就不地道。呼和浩特那些市场监管员可不含糊,前脚刚没收了好几车,锂电池一堆,配件两个化肥袋照收不误。连载客的电三轮都查得严,前几天街头警车晃过,一旧三轮带三人,被拦下问话。小区邻居议论,“本来想着省事儿,拉娃上学,结果交警一句‘安全隐患大’直接罚单。”据说超载、超高、超宽也都加大整治了,物理老师王叔就唠叨,“挤得下不等于安全,真出事儿赔不起。”
头盔问题嘛,在顺城路那块儿已经成了表情包,有店员拿假头盔顶查,下午都让警察收走了。群里那种“带头盔必查,有帽子也不算”,不少司机喊冤。有些城市,师傅还要求必须扣紧带子,松垮的算违规。头盔这玩意前几日涨价,黄花街店主都涨了五块钱。
关于牌照,邻居阿潘爱开玩笑,“电动车没牌,就跟身份证丢了一样,出门都心虚。”上个月交管去榆树市抓了一批无牌车,不挂牌就算源头监管出问题,出事故根本查不到车的底细。阿潘蹲门外等了半天才补上牌照,回来嚷嚷RMB一百多都算便宜。
其实看多了电动车的事儿,怪现象也不少。有的人听说缸瓦街有家修车铺,帮人偷偷装雨棚后车身多出三十公分,主人以为能挡雨,哪知道下雨天反而视线全糊了。还有一次张师傅讲,老式三轮带超长货,原本可以赚个运费,结果被交警队大胡子逮到,硬是让卸掉两箱皮蛋才肯放行。
顺嘴一提,电动车底盘高低对路况影响还挺大。像本地坑洼路多,底盘低的车容易刮伤电池。修理的高师傅经常喊,“电瓶扣就是怕戳坏,底盘抬五厘米能躲不少事。”新区那类新车型,底盘做高,踩油门反而飘,隔壁小贾第一次开上就说,“这味儿不对,方向轻得很。”
电动车新规这一阵,看着是乱,但不少老车友都习惯跟风。前两天微信群还在聊,“新规来了,二手车是不是都得降价?”据说临江镇二手电三轮三百块没人要,刚上两个月就砸手里,大伙儿扯皮半天。业内有八卦,明年九月标准全替换,旧版单位连库存都不敢多囤。
说起来,前天晚上王师傅在口袋里翻出三年前的临时牌照,愣是觉得挺可惜:“那会儿搅和一圈,谁也不管。如今根本不敢随便跑。”芦花社区大爷蹲门口喝水唠嗑一下午,“新规是严了,日子也细了。”快到晚饭时候,邻居阿潘骑着新挂牌电动车回家,隔着玻璃在院里喊,“不是说禁改装吗,那雨棚咋还在?”阿潘媳妇也跟着打趣:“你不懂,雨棚拆了下雨还得湿。”
整那些门道没完没了,听下来不是冷门,就是琐碎,总之,电动车这事也真是一天一个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