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东风建零碳工厂,每辆车减排等于种14棵树?

你能想象吗?一个造车的工厂,屋顶上铺满了太阳能板,靠着太阳就能把车造出来,一年下来能少往空气里排4600吨的碳。这事儿要是放在十年前,估计没人信。可现在,这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东风汽车的工厂里。

说起来,这几年环保这个词儿越来越热,什么碳达峰、碳中和,听着挺玄乎。不过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最关心的还是两个问题:第一,这跟我有啥关系?第二,这些大企业是真干还是喊口号?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东风汽车这个央企,到底在环保这事儿上玩出了啥花样。

要说这事儿的起因,还得从国家的大战略说起。国家定下了目标,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数字,这是咱们国家对全世界的承诺。作为中央直管的大型央企,东风汽车扛起了这面大旗,给自己定了个更狠的目标:2028年就要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你瞧瞧,比国家定的目标还提前了两年,这胆子够大的。

话说回来,光嘴上说不算数,得看实际行动。东风汽车这些年确实没闲着,从上到下搞了一套完整的绿色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产品卖出去,最后到回收利用,每个环节都在琢磨怎么减少碳排放。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要节能环保地造车,造节能环保的车。听着像绕口令,做起来可真不简单。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东风猛士科技园这个地方了。这个工厂可真不一般,一进去你就能感觉到跟普通工厂不一样。屋顶上那一大片太阳能板,足足有2万多平方米,差不多3个足球场那么大。这些板子可不是摆设,晴天的时候,发出来的电基本够整个工厂用的。你想想,一个造车的工厂,自己发电自己用,这得省下多少电费,更关键的是减少了多少碳排放。

央企东风建零碳工厂,每辆车减排等于种14棵树?-有驾

更绝的还在后头。这个工厂从一开始设计就想好了怎么省能耗。涂装车间改良了电泳工艺,每台车的能耗直接降了10%。焊装车间更厉害,用上了智能控制系统,机器人焊接的时候能自动调节电压电流,这一下子又省了8%的能耗。别小看这几个百分点,积少成多,一年下来能减少4600吨碳排放。这个数字啥概念?相当于种了好几万棵树才能抵消的碳排放量。

讲真,刚听到这些数字的时候,我也有点懵。减少碳排放听着挺抽象的,跟咱们普通人的生活好像离得挺远。可你仔细一想,这事儿还真跟每个人都有关系。空气质量好不好,天蓝不蓝,水清不清,这些不都是跟碳排放有关吗?企业少排点碳,咱们的生活环境就能好一点。

东风汽车在环保这条路上,还干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把旧电池给利用起来。你知道吧,新能源车用的电池,几年之后性能会下降,换下来的电池怎么办?以前大家都头疼这个问题。东风岚图这个品牌琢磨出了门道,把换下来的电池拆解回收,材料全部再利用,一点不浪费。

这套回收系统设计得挺人性化。车主只要在手机APP上提交个申请,就会有专人上门回收。回收回来的电池,能用的材料继续用,实在不能用的也会拿去做其他用途。这么一整套流程下来,动力电池包的材料能实现100%回收利用。算下来,每辆车因为这个回收系统,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种了14棵成年大树。

这还没完呢。东风岚图还专门搞了一套闭环系统,从新电池到用旧了,再到梯次利用,最后材料再生成新电池。这就像是给电池续命,让它能发挥更长时间的价值。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要让电池完成从“新生”到“再生”的绿色循环。

再说说材料这块儿。东风岚图开发了不少再生材料,什么再生PET仿麂皮、100%再生铝合金,还有从旧电池里提取出来的材料。这些东西听着挺高大上,实际上就是把废旧材料重新加工利用。关键是,这些再生材料还拿到了第三方的碳足迹认证,证明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的碳排放都符合标准。这在全球汽车行业都算是走在前头的。

你可能要问了,东风汽车为啥这么拼命搞环保?说白了,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作为央企,得有社会责任感,得给其他企业做表率。国家定了双碳目标,央企不带头谁带头?第二个,现在全球都在看ESG,就是环境、社会和治理这三个指标。这玩意儿越来越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了。你环保做得好,投资者才愿意投钱,消费者才愿意买你的产品。

央企东风建零碳工厂,每辆车减排等于种14棵树?-有驾

现在看来,东风汽车已经建成了15座国家级“绿色工厂”,还有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这些数字背后,是一整套从供应链到生产,再到产品研发、用户服务、资源回收的完整体系。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出来的,得有长远规划,得舍得投入。

老实说,这种绿色转型对企业来说,前期投入肯定不小。建光伏发电设施、改造生产线、搞回收系统,哪样不得花钱?可从长远来看,这账算得过来。能耗降低了,原材料循环利用了,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再加上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环保,愿意为环保产品买单,这不就是双赢吗?

往大了说,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绿色革命。过去咱们拼的是产量、是价格,现在得拼质量、拼环保。全球市场的门槛越来越高,你环保标准达不到,人家根本不让你进去。东风汽车这样的央企走在前面探路,给其他企业做了个样板。这条路怎么走,坑在哪儿,经验都在这儿摆着。

当然了,环保这条路还长着呢。2028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这中间还有二十多年。技术得不断更新,投入得持续加大,整个产业链都得跟上节奏。东风汽车现在算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就看能不能坚持下去,能不能带动更多企业一起干。

说到底,环保这事儿不是哪一家企业的事儿,也不是哪一个行业的事儿,这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儿。空气好不好,水清不清,环境美不美,这些最后都会反映到咱们的生活质量上。企业做好环保,是在给社会做贡献,也是在给自己的长远发展铺路。

从东风汽车的实践来看,绿色制造不是空口号,是可以落地的。关键是要舍得投入,要有长远眼光,要把环保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一座零碳工厂、一套回收体系、一批再生材料,这些看似独立的项目,串起来就是一条完整的绿色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本身就是为了环保而生的。电动车替代燃油车,减少尾气排放,这是第一步。可要真正做到环保,光车本身环保还不够,生产过程也得环保,材料得环保,报废回收也得环保。这才是真正的全生命周期环保。东风汽车现在就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虽然还没做到完美,起码方向是对的。

央企东风建零碳工厂,每辆车减排等于种14棵树?-有驾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搞绿色转型,制造业首当其冲。有的企业觉得环保是负担,能拖就拖,能躲就躲。可聪明的企业早就看明白了,环保不是负担,是机遇。谁先转型成功,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市场会给你答案,消费者会用脚投票。

你看现在年轻人买车,除了看性能、看配置,还会关注这车环不环保,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怎么样。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其实也在倒逼企业重视环保。市场和政策两头推,企业想不重视都不行。

东风汽车的这些做法,其实给其他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思路。不管你是造车的、做家电的,还是搞其他制造业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能源能省就省,材料能循环就循环,排放能减就减。这些事情做起来确实不容易,可一旦做成了,带来的收益是长远的。

最后想说的是,绿色转型这条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投入、长期坚持。东风汽车现在迈出了这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技术会不会继续突破?成本能不能进一步降低?更多企业会不会跟进?这些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你怎么看待企业搞环保这事儿?你觉得为了环保,多花点钱买车值不值?如果你是车主,会不会因为一个品牌更环保就选择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说说你身边有没有看到类似的环保实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