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朋友们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蔚来汽车似乎一下子缓过劲来了。
前段时间,大家提起蔚来,总觉得这家公司还在艰难地爬坡,亏损的数字也让人看着揪心。
但是,从蔚来创始人李斌最近公开的表态和公司发布的财报来看,情况正在发生非常积极的变化。
他很有信心地说,蔚来正重新回到上升的轨道,甚至把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当成了全公司最重要的目标。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蔚来有了这么大的底气呢?
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看实实在在的数据,因为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根据蔚来发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90.1亿元,这个数字比上一个季度增长了超过一半,达到了57.9%。
更关键的是,虽然还在亏损,但亏损的金额比上个季度减少了超过30%。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虽然上个月花销还是超了预算,但超支的金额少了很多,而且收入还增加了不少,这无疑是个好兆头。
同时,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也保持在10%的水平。
这些具体的数字,是李斌和整个蔚来团队信心的来源。
在汽车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能稳住阵脚并且让各项指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汽车销量的明显回暖。
今年第二季度,蔚来总共交付了7.2万辆汽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6%,比今年第一季度更是大幅增长了71.2%。
进入下半年,这个势头还在继续。
就拿8月份来说,蔚来一个月就交付了3.1万辆车,同比增长了55.2%,这个数字创造了公司历史上的新高。
这其中,有一个亮点特别值得关注,那就是蔚来新推出的“乐道”品牌。
乐道品牌下的第一款车L90,定位于家庭用户,一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第一个月交付量就突破了一万辆。
这说明蔚来的产品策略走对了,通过推出一个价格更亲民、更贴近大众家庭需求的品牌,成功地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有了这样的销售势头,蔚来对第三、第四季度的预期也变得非常乐观。
他们预计第三季度能交付8.7万到9.1万辆车,而第四季度的目标更是宏大,力争达到15万辆,平均每个月卖出5万辆。
那么,蔚来是怎么做到让业绩出现转机的呢?
这并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源于公司内部一场深刻的变革,可以说是对自己下了一番狠功夫。
蔚来在内部推行了一套叫做“基本经营单元”的管理制度。
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说白了,就是把公司内部的各个业务团队,都看成一个个独立的小生意,每个团队都要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严格的成本和收益核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投入回报率”。
以前可能有些项目,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并不怎么赚钱,现在就不行了,公司会优先把资源投入到那些能带来实际效益的项目上。
这种精打细算、注重效率的管理方式,让整个公司的运营变得更加健康和高效。
创始人李斌自己也反思,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进行彻底的改变,要回归到商业的本质,也就是如何为用户创造价值,同时让企业能够持续地活下去。
在技术路线上,蔚来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纯电动汽车,并且大力投入建设自己的充换电网络。
在过去几年,很多新能源车企为了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纷纷选择了增程式或者混合动力的技术路线,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效果。
相比之下,蔚来这种“一条路走到黑”的做法,在当时看来显得有些固执,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但现在回头看,这种坚持开始显现出它的独特优势。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蔚来和乐道车型上的那个超大前备箱。
比如乐道L90,它的前备箱容积达到了240升,这在同级别的车里是绝无仅有的。
为什么能做到这么大?
就是因为它是一台纯粹的电动车,车头没有发动机、增程器这些复杂的机械部件,从而释放出了巨大的储物空间。
这个设计对于家庭用户来说非常实用,无论是出门旅行放行李,还是户外露营当个小平台,都大大提升了车辆的实用性。
这就是坚持纯电平台,在技术上不断深耕后,带给用户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李斌认为,过去几年增程式汽车之所以流行,是受当时电池成本高、充电设施不完善等客观因素影响的。
但现在,这些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电池技术在进步,成本在下降,更重要的是,我们身边的充电桩越来越多了。
他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他前段时间开车去了一趟珠峰大本营,发现就连在那样偏远的地方,很多做增程式汽车的公司也在积极地建设充电桩,甚至比蔚来建的还要多。
这说明整个行业都认识到,充电的便利性正在飞速提升。
当充电不再是问题时,纯电动汽车使用成本极低的优势就会完全体现出来,自然会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从今年的销售数据也能看出这个趋势,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速度,已经明显超过了增程式汽车。
最后,我们来看看蔚来的整体战略布局,也就是蔚来、乐道、萤火虫这三个品牌的协同作战。
很早以前,蔚来就意识到,一个汽车品牌能够覆盖的价格范围和用户群体是有限的。
你很难想象一个品牌既卖一百万的车,又卖十万块的车。
所以,蔚来从高端市场切入,树立了品牌形象后,就规划通过多品牌战略去服务更广泛的用户。
蔚来品牌继续保持高端定位,乐道品牌主打二三十万的主流家庭市场,而未来的萤火虫品牌可能会面向更入门级的市场。
在过去几年,这三个品牌同时处于研发投入期,给蔚来的财务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但现在,这个战略开始进入收获期。
乐道L90的成功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更聪明的是,这三个品牌在底层核心技术上是互通的,比如电池、电机、智能芯片,以及蔚来引以为傲的充换电网络,都是可以共享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保证各个品牌产品的技术领先性,又能通过规模化效应,有效地控制研发和生产成本,实现“技术降本”。
这套组合拳,让蔚来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既有丰富的产品线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又有能力控制好自身的成本和费用,从而为实现长期、健康的盈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看,蔚来这次业绩的拐点,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其长期坚持的技术路线、深刻的内部改革以及清晰的多品牌战略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厚积薄发的一次集中体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