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扎堆拜访华为,销量难题频现,合作模式各显压力

雨下得正紧,深圳龙岗的空气里夹杂着南方城市特有的湿气,像要把一身西装的褶皱都熨平了。这样的大雨,冯兴亚还是撑伞进了华为总部。据说,董事长亲自登门的频率,一年里未必有几次,却在今年“批发”一样成了常态:何小鹏、朱华荣、杨青、李想、尹同跃,每一位的名字背后,都系着一家焦头烂额的智能化车企。如果把这些拜访的足迹汇总成一张热力图,华为会客厅必定是2024年中国车圈最“拥堵”的急诊室。专家号爆满,场外领号排队,场内把脉问症——不缺戏剧张力,连广汽都要在微博上发“励志鸡汤”合照。

外人眼里,这是一场充满“剧本感”的轮番求医。一边是任正非白发无言,另一边是CEO们或尴尬或殷勤地递上车模和业绩报表。场面看似和气,桌下踩着的,却都是各家的生死线。新势力用销量逼宫,“国家队”起步太慢,眼看连赛力斯都几次“分手传闻”后又乖乖返场。仔细一数,今年已是八方诸侯入粤,求一剂存活药。

为什么车圈变得如此“围华”?理由不复杂。智能驾驶自研能烧百亿、三年打底,还不保成活;对比之下,华为每年大版本升级,技术像饮料一样能现成买,是省时又省心的加速器。别的不说,小鹏与理想的自研自足,最近也不顾“面子问题”,转身悄悄把华为HUD和鸿蒙系统装进自家新车——用自己兜里的灵魂,换华为货架上的智驾方案,多少有点“用火借命”的意思。

行业背后的病理其实不深奥。奇瑞、长城、甚至大众——这些头顶耀眼过往的传统车厂,一手好牌摊在眼前,却都在软件与硬件间轮番“翻船”。五年、千亿投入,能换来的不过是大卓智能的仓促收场,以及智界S7勉强凑出的3.8万辆销量。至于长城的毫末智行,谁还记得它曾是“国货之光”?城头变幻大王旗,如今连老板亲自试驾都不留情面,干脆外包给元戎启行,亲儿沦作备胎。这些桩桩件件拼在一起,像极了实验室里的反复试错,唯有“砸钱”和“换人”是主旋律。

这不是个案,大众的软件部门CARIAD,五年烧掉70亿欧元,最后连Demo都没做利索,无非就是“硬件逻辑”遇上“代码江湖”,谁也不服谁,最后只能认栽。自研不是原罪,摇摆不定、流程僵化才要人命。当年陈虹说“汽车灵魂不能让渡”,说得慷慨悲壮,可到了2024年,贾健旭还是义无反顾地带队南下深圳,拜师学艺。车企们墙里开花墙外香,各家公司都想单挑,但没人扛得住这新一轮的“智能化喋血战”。

在外人看来,华为最大的长处不是用技术征服四方,而是擅长“开放合作,把每个人都变成自己数据反哺的节点”。“HI模式”全栈交钥匙,智选模式干脆负责产品定义和销售,还能赚多份钱。就算你只要一个激光雷达、一个鸿蒙座舱也照单供应,价格甚至压得比英伟达AI芯片还便宜。这种灵活到极致的玩法,让求生的车企们仿佛逛超市,一边提篮子捡货一边按时还贷款,反正花的是“灵魂抵押”,本钱还能溜出点来。

当然,这场技术与灵魂的“交易”里,并不是没人收获了幻觉。短暂的销量辉煌下是权益交割的现实。问界的成功,用的是全盘让渡——产品定性、设计到营销,主导权已然由华为掌舵;品牌,几乎沦为华为的“可拆卸LOGO”。至于奇瑞和北汽合作的智界、享界,卖得还不如问界一脚油门——三个月交付不到800辆,市场一片哀鸿。这种“含华量”越高,品牌存在感反而越模糊。消费者心里的问号也很简单:花三十万买的是哪家车,还是买个“大号手机配轮子”?

反观小鹏、理想,嘴上自研,手里还是华为的配件用得欢。往深了看,这其实是在和现实握手妥协。连华为内部都有人自嘲:“我们是车圈最大的‘外包劳务派遣公司’。”说得刻薄,却也有一丝黑色幽默;毕竟,“不给你做主导,怕你没有灵魂;一旦都由我主导,又怕变成批发厂货。”这年头,连救命药都得自带副作用说明书。

别忘了,自顾自模仿华为管理体系的企业更是多如牛毛。李想推华为的绩效制度,结果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核心人才流失,组织内意见分歧。有时候,模式买得来,组织气质却是骨子里的硬伤。没人能在华为那套流程和创新之间优雅地跳舞,最后还是靠裁员、加班、带病工作消解焦虑。过于“华为化”反噬的,不止是管理系统的流动性,更是企业对自有节奏的把控感。

其实,“灵魂”是不是必须要死守?放在餐桌上,多半没人真能回答。市场就是个修罗场,技术竞赛永无终点。今天的会客厅还热闹地像门诊挂号厅,明天没准哪个急诊病人转身成功“康复”,又把医馆一把火点着。到底是谁救了谁?这一行里,从没谁能给出不掺杂人性的答案。

聪明的车企都在琢磨:技术能借、经验能抄,但保住命的,不只是“工具人”本身,更是能随时抽离合作、回复独立的底气。像阿维塔那样表面与华为牵手,实则各种备胎、预案并行。至于那些把全副身家押上去的,最长久的陪跑,也难逃一句“用灵魂换猪肘,猪肘也许过期”。

车企扎堆拜访华为,销量难题频现,合作模式各显压力-有驾
车企扎堆拜访华为,销量难题频现,合作模式各显压力-有驾
车企扎堆拜访华为,销量难题频现,合作模式各显压力-有驾
车企扎堆拜访华为,销量难题频现,合作模式各显压力-有驾
车企扎堆拜访华为,销量难题频现,合作模式各显压力-有驾

这个时代最大的不确定,就是谁的“护身符”能撑到最后一轮。下一次任正非的会客厅开张,你会想作为诊疗台上的主角,还是站在门外偷听聊八卦的人?毕竟,“灵魂”这种东西,挂号时抵押了,取出来能不能用,还真说不准。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