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车轮脱落引关注,安全性被质疑,事故频发成焦点

人生哪有万无一失,买车如彩票,提了钥匙的一刻,你也许已经和幸运女神一脚踢翻了铁皮罐头的未来。

现在的车市啊,除了“遥遥领先”这句流行语,你还得学会“飞轮流行”,毕竟互联网造车,大家都在追求个性,谁能想到轮子也能追随潮流自我分裂,玩出“离家出走”的高级感。

轮胎飞出,护栏碎裂,这画面比科幻片还刺激,咱们要不是亲眼见,真以为是某品牌要拍变形金刚了。

人家轮胎是用来转的,新技术轮胎是用来飞的。

这年头连车胎都要内卷,谁不飞谁落后,谁掉地上谁成新闻头条。

小米SU7车轮脱落引关注,安全性被质疑,事故频发成焦点-有驾

路边群众吃瓜,早高峰堵成罐头,大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以后开车是不是要带备用轮胎,顺便多买点保险,万一车飞了,至少人还在。

所谓调查也很有仪式感,官方客服和4S店的答复比相声还高级:不是没人知道,就是一切以实际情况为准。

这年头,官方回应都变成了段子手,各种避重就轻,唯恐说错了话,影响了品牌形象。

上一次轮毂脱落,归因于撞击道沿,这次呢,大家一致选择“沉默是金”。

要不说现在的公关逻辑都学会了装傻,毕竟有时候傻是最大的聪明。

用户关心的是安全,厂家关心的却是舆论。

大家都怕出名,怕被定性,怕一不小心就成下一个“海底捞车轴”。

如果只是偶尔一辆轮子掉了,那是运气问题;但一个月掉两次,还是关键部位断裂,那就不是运气,是实力。

不得不怀疑,设计师是不是把“极简主义”理解错了:零件越少越好,轮子能少一个就少一个。

新势力造车,最怕的不是没有技术,而是太有创意。

什么车轴强度,连接结构,悬挂系统耐久性,这些都是老派工程师的想法,互联网造车讲究的是“体验主义”,体验什么?

体验飞轮的快感,体验悬挂自行下线的惊喜。

你说悬挂系统是生命线,人家说是惊喜盒。

你说高速转弯要稳,人家说高速掉轮要刺激。

这不是荒诞,是创新。

毕竟,大家都喜欢刺激,平淡无奇的汽车生活早就不流行,咱们要玩,就玩大的。

你以为撞道沿就能解释一切?

网友们都在冷笑,正常擦道沿爆胎都算常规操作,轮毂碎了都见过,悬挂断裂就有点过于个性了。

羊角断裂?

小米SU7车轮脱落引关注,安全性被质疑,事故频发成焦点-有驾

这谁家羊角不坚强,现在的羊都能抗住风吹雨打,谁家车轮还这么柔弱?

有网友说,除非重大事故才会断羊角,结果一辆小车,平地能玩出极限运动的既视感。

当然,厂家也有自己的“科学解释”:超速、外力冲击,都是用户的问题。

你开太快,你撞太狠,你不爱惜你的车,所以你的轮子才有了飞翔的梦想。

公关团队的逻辑很清晰,只要出事,不是我们错,就是你错,剩下的交给保险公司。

你要是还不服,那只能去门店做检查,顺便体验一下新款拖车服务。

厂家永远不会错,错的永远是用户和万恶的地心引力。

毕竟,地球是圆的,轮子也是圆的,断了也是一种圆满。

回想这些年,国产品牌一路高歌,“销量就是硬道理”,但硬到底是哪一块硬,咱们就参不透了。

小米造车一出场,网上的段子就没停过,大家都在等着看花样。

销量是真漂亮,路上随处可见新车,但质量口碑嘛,最近这几波轮胎飞出的表演,大家都看得提心吊胆。

新品牌最怕的就是安全事故,毕竟大家买车是为了代步,不是为了体验“自由飞翔”。

连续掉轮,官方回应却始终像隔靴搔痒,大家都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太对劲。

汽车圈的“甩锅”文化也算传统艺术了。

要么是用户太野蛮,要么是道路太颠簸,车的问题从来不是车的问题。

你要是追着问,厂家的公关老师就会告诉你:我们已经安排了检查,一切以实际情况为准。

什么叫实际情况?

就是你能查到的都不算,查不到的才算。

要不说现在的官方态度都像是隔空喊话,比相声演员还懂得留白。

新闻发酵,网友讨论,大家都在用显微镜看悬挂系统,生怕自己的车也突然玩个“放飞自我”。

小米SU7车轮脱落引关注,安全性被质疑,事故频发成焦点-有驾

当然,也不是只有小米一家在玩“悬挂艺术”,各路新势力都在追求个性,有的追求科技,有的追求颜值,有的则喜欢追求解体。

网友们调侃,“下一步是不是可以直接买个拼装包,自己组装,反正掉了厂家也不管。”大家都知道,造车不是造积木,新技术不是新段子,但现实就这么荒诞。

你买了个车,开着开着,突然就多出一份人生体验:轮胎飞了,悬挂断了,保险公司定损了,官方客服还在回避责任。

你以为这是事故,其实是生活的幽默。

或许,我们该习惯这种荒诞。

毕竟,谁让我们活在互联网时代,万物皆可“遥遥领先”。

用户的安全感跟轮胎一样,时不时也要飞一飞。

你问厂家质量,厂家质问你操作。

你怀疑设计缺陷,厂家怀疑你的智商。

你要真理,人家给你“以实际情况为准”。

大家都在互相试探底线,谁也不敢说真话,毕竟做汽车不是做良心,是做流量。

要说最无奈的还不是掉轮子,是掉信任。

品牌口碑从来不是靠销量堆出来的,而是靠安全撑起来的。

你可以销量爆表,但一颗“飞出”的轮胎就能让所有美好变成段子。

用户想要的是安稳,厂家给你的是刺激。

你要是还没习惯,那只能说你落伍了。

新时代的汽车生活,谁不飞谁尴尬,谁不掉轮谁不时髦。

以后买车,建议自备安全绳,系在轮子上,保险起见。

其实大家都明白,造车容易,造安全难。

小米SU7车轮脱落引关注,安全性被质疑,事故频发成焦点-有驾

新品牌想立足,得靠产品说话。

你可以公关无敌,但轮子掉了就是掉了。

哪怕官方说是用户撞的,网友也会说是设计缺陷。

车圈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谁要是搞不明白这个逻辑,早晚变成“安全段子”。

你可以飞轮,但别飞信任。

毕竟,地球是圆的,人生是曲线的,掉了一个轮子,只是提醒我们:行走江湖,切记安全第一。

或许,有一天我们会习惯轮胎飞的新闻,习惯厂家甩锅的公关,习惯悬挂断裂的段子,习惯自嘲的安全焦虑。

但谁都知道,这不是正常,这只是荒诞。

造车不是玩笑,安全不是口号。

你可以销量领先,但千万别让事故也领先。

毕竟,用户要的是平安,厂家要的是流量,现实只给我们一个选择:自嘲中前行,荒诞里生活。

就像现在的互联网,谁都可以“飞一飞”,人人都能“卷一卷”。

轮胎掉落不再是事故,是创新。

悬挂断裂不再是质量,是体验。

公关避重不再是推脱,是艺术。

但谁都清楚,荒诞背后是苦涩,段子背后是无力。

你可以自嘲,但别忘了安全。

毕竟,真正的遥遥领先,是轮子永远不掉,是用户永远不慌。

最后,送厂家一句话,轮胎飞得再远,也飞不出用户的安全焦虑。

公关做得再溜,也躲不过大家的质疑。

安全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你可以一路领先,但掉了轮子,终点就离你越来越远。

愿我们都能买到不会飞的轮胎,开到不会掉的悬挂,活在不会甩锅的世界。

至于现实嘛,还是那句老话:安全第一,遥遥领先,大家一起飞——最好是心飞而不是轮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