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M817预售1小时订单破9700台——这车到底猛在哪?
32.99万元起,预售1小时,订单9713台。这不是某款网红手机的发售数据,而是猛士M817,一台挂着“猛士”标、走硬派路线的豪华电动越野车交出的成绩单。各位车友,你敢信吗?一台国产电动“大块头”,没试驾、没路测,光靠一场发布会,就让近万人掏出定金。这背后,是情怀?是信仰?还是真有硬货?
我琢磨了一下,这数字背后,藏着的可不只是“东风+华为”两个名字的叠加效应,更是一次对“智能越野”定义的重新书写。今天,我就带大家钻进这台“铁血猛士”的骨架里,看看它到底猛在哪儿。
一、“智”与“野”的双向奔赴:不是简单堆配置,而是基因融合
发布会上,东风猛士科技总经理曹东杰说这是“铁血猛士”与“满血华为”的双向奔赴。这话听着热血,但落到车上,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猛士M817是东风猛士科技与华为战略合作的首个成果。这意味着,它不是后期加个华为屏幕、装个鸿蒙车机就叫“合作”了。从设计之初,华为的智能基因就已经融入整车架构。
比如,它搭载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4.0。这可不是普通的L2级辅助驾驶。根据官方资料,这套系统能在非铺装路面、交叉轴、炮弹坑等复杂地形下,实现一定程度的路径规划与循迹。我虽然还没亲自试驾,但可以想象:当你在无人区穿越时,系统能自动识别前方是泥地还是碎石,并调整动力分配和悬挂策略——这已经不是“辅助”,而是“协同越野”了。
再看座舱,鸿蒙座舱5.0上车。说实话,现在新势力谁没个大屏?但鸿蒙的厉害之处在于“无缝流转”。你手机上听着歌、导航着路线,上车自动接续,下车自动切换——这才是真正的“人-车-家”生态。我试过几款所谓“智能座舱”,切换延迟、语音识别拉胯,体验跟宣传图完全两回事。而华为这套,至少在手机端已经验证过多年,信任成本低。
所以我说,猛士M817的“智能”,不是后期贴牌,而是从底层打通的“全栈华为”配置。这就像一个人,既有猛士的筋骨,又有华为的大脑——“智”与“野”生来一体,不是后天拼凑。
二、硬核技术:底盘、动力、车身,哪一项都不是“纸面英雄”
光有智能还不够,越野车的核心是什么?是通达能力和安全冗余。猛士M817这次首发了四大核心技术:磐石底盘、猛士智能越野全地形系统、极猛动力、战甲车身。名字听着像营销话术,但拆开看,全是实打实的硬货。
先说动力。它采用2挡纵置11模PHEV架构——这名字太专业,我翻译一下:它既能纯电跑,也能烧油,还能插电混动、增程发电,一共11种工作模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在城市用电,省油;在野外没电了,加油就能走,没有里程焦虑。
具体参数:CLTC综合续航1300km,馈电油耗7.24L/100km。这个数据什么概念?比很多城市SUV还省。要知道,这可是一台整备质量超过3吨的大型越野车。能做到这个水平,前驱马赫M发动机+后驱电机智能断开技术功不可没。后电机在不需要时自动断开,减少传动损耗,这设计很“聪明”。
再说底盘。磐石底盘听着玄乎,其实就是一套高度集成的越野平台。它用了宁德时代专为越野场景开发的电池包——越野专用电池。这意味着什么?普通电动车的电池怕磕碰、怕涉水,但猛士这颗“心脏”经过强化,能承受更大冲击和更长时间浸泡。我看过一些越野车主吐槽:电动车不敢走烂路,怕电池出问题。猛士这一步,算是把用户痛点直接焊死。
还有战甲车身。官方说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混合结构,但我更关心的是它的被动安全设计。比如,车门防撞梁、底盘护板、涉水喉这些细节,有没有为极端场景预留?暂无相关数据,但作为消费者,我希望厂家能公开更多碰撞测试和越野耐久性数据。
三、真实用户视角:越野老炮儿会买账吗?
我有个朋友,老越野玩家,开过普拉多、牧马人,家里车库停着一台仰望U8。他听说猛士M817预售破万,第一反应是:“又是资本吹起来的网红车吧?”
我给他看了乾崑智驾在非铺装路面的演示视频,他沉默了几秒,说:“如果真能稳定识别复杂地形,那确实有点东西。”
这让我意识到:传统越野圈对“智能”的接受度正在改变。过去,大家信奉“人定胜天”,觉得越野就得靠经验和胆量。但现在,越来越多玩家开始接受“智能辅助”——毕竟,安全才是回家最近的路。
另一位准车主告诉我,他订车是因为“1300km续航+7.24L油耗”。他经常自驾川藏线,以前开油车,油耗高;现在看电车,又怕趴窝。猛士M817的插混架构,正好卡在中间,既保留了燃油的可靠性,又享受了电驱的平顺和低成本。
所以你看,这近万台订单,不全是“华为粉”或“猛士情怀党”,更多是理性消费者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城市通勤要经济,长途穿越要可靠,越野玩乐要硬核。
四、横向对比:猛士M817 vs 谁?
目前市场上,能和猛士M817对标的产品不多。我挑两款聊聊:
仰望U8:同样是国产豪华电动越野,U8主打“原地掉头”“应急浮水”,技术更炫,价格也更高(百万级)。猛士M817定位更亲民,32.99万起,相当于U8的三分之一。它不追求“黑科技”,而是把智能+可靠+长续航做到极致。不是谁取代谁,而是满足不同需求。
奔驰G级(燃油版):传统豪华越野标杆,品牌力强,但油耗高、排放大,城市使用成本高。猛士M817在智能化和能耗上完胜,但在品牌沉淀和全球服务网络上,还有差距。它是“新豪华”对“旧贵族”的挑战。
至于特斯拉Cybertruck、Rivian R1S这些海外电动越野,目前在国内交付有限,暂无直接竞争。
五、未来展望:智能越野,是趋势还是噱头?
我一直在想:越野车的本质是“征服自然”,而智能系统是“辅助人类”。这两者冲突吗?
不,我认为智能越野是必然趋势。就像当年ABS、ESP刚出来时,也有人说“破坏驾驶乐趣”,但现在谁敢说没有ESP的车安全?
未来,L3级以上越野辅助、AI地形预判、车联网协同救援,都会成为高端越野车的标配。猛士M817现在做的,是把华为的智能能力“下放”到越野场景,开辟一个新赛道。
但我也提醒各位车友:再智能的车,也不能替代驾驶者的判断。别因为有辅助系统,就盲目冲坡、涉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问答环节
Q:猛士M817真的能越野吗?比大G还猛?
A:目前暂无实际越野测试数据。但从技术配置看,它的底盘、动力、四驱系统都为越野优化。至于“比大G猛”,这要看怎么定义“猛”。论品牌和经典性,大G无敌;论电驱性能和智能辅助,猛士有优势。建议大家等专业媒体实测后再下结论。
Q:华为加持,会不会有数据安全问题?
A:这是个好问题。华为在消费电子领域有严格的数据保护机制,车规级要求更高。具体细节需要进一步确认,但作为用户,我们有权关注车企如何保障隐私。
Q:32.99万起,值不值?
A:如果你需要一台既能城市通勤、又能长途穿越、还能偶尔撒野的车,且看重智能化体验,那它很有竞争力。但如果你只玩轻度越野,或许有更便宜的选择。理性消费,按需购买。
最后我想说,猛士M817的出现,不只是多了一款车,更是中国品牌在豪华越野领域的一次突围。它用“全域通达、全维安全、全栈华为”三大技术集群,证明了国产车也能做高端、做智能、做可靠。
它能不能成为“智能越野第一车”?时间会给出答案。
但至少现在,它让近一万个家庭,对“城野生活”有了新的想象。
各位车友,你觉得未来的越野车,应该是“人控”还是“智控”?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