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新能源汽车圈儿挑出一个话题“种子”,阿维塔无疑是个绕不开的选手。背靠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大金主,这个品牌曾被寄予了“扛把子”的厚望——资源背景雄厚、资金支持到位,怎么看都像是自带光环的天之骄子。然而,现实却相当“不留情面”,一巴掌打醒了所有美好的憧憬。阿维塔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折腾,俨然成为一部与梦想角力的悲喜剧。
说到折腾,这家公司最近可没少给吃瓜群众制造闲聊素材。9月,有消息人士透露阿维塔计划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目标是在明年二季度完成上市。这听起来好像是个好消息,但掩盖不了一个事实:上市计划更像是“续命”的底牌,而非逆袭的捷径。蹭一蹭热度,把自己的故事讲好,阿维塔似乎是想用股市的资金再完成一轮“回血”,填补那些看似无底的亏损洞。
回顾阿维塔的融资历程,堪称一部“小钱养大梦”的连续剧。2021年到2023年,公司先后完成了三轮融资,总金额接近80亿元。投资人抛出的数字确实挺亮眼,最后一轮融资甚至让阿维塔估值飙升至200亿元。然而,钱砸下去了,梦想却没跟上。阿维塔不仅没能活血,还陷入了“融资-亏损-再融资”的死循环。从财报上看,2022年公司亏损了20.15亿元,第二年小目标升级却迎来了更大的亏损——36.93亿元。等到今年,这家企业直接放飞自我,亏了40.18亿元,三年合计烧掉了97.26亿元。这算盘一打,投资者看着原本还算吸引人的垂直估值,估计心也凉了大半截。
高估值吸引眼球是一回事,卖车才是汽车行业的“真功夫”。再看看阿维塔的销量表现,真不敢说优等生。2022年,他们总共卖了1.2万辆,还不足一些新势力品牌的一个季度成绩;2023年更是定了10万辆的激进目标,但最后只交出不足4万的成绩单,不完成目标成了“常规节目”。虽然2024年有点回暖迹象,加入低价车后全年交出7.36万辆的成绩,但其年度计划是22万辆,完成率直接被打得“见不到工资尾灯”。低价车型放量虽然救了一些急,但也带来了两大问题:单车售价跳水,单车毛利变薄。这不,“赔本赚吆喝”成了厂房的流行语。销量跟不上,研发投入还得翻倍,这种循环怎么看都像是在给“亏损”喂饼。
挑战不仅来自内部,还有外部环境的压迫感。技术迭代快,政策多变,市场竞争翻倍激烈,留给后来者的机会是真有限。阿维塔曾信心十足地喊出远期目标,2027年年销量40万辆,2030年80万辆,2035年一口气冲到150万辆。单从数字看,确实野心够大,但想卖车得等客户买账。面对如今市场逐渐饱和,消费者收紧钱包的现实,抢占份额几乎成了一场艰难的“空中接力”。这宏伟蓝图里哪一步能靠得住,估计连新上任的董事长王辉也得捏把汗。
换帅虽然能让阿维塔重新规划了发展方向,但这次的“战略2.0”乍听起来更像是给自己造梦。再强化与华为、宁德时代的合作关系,看似聪明,却依旧缺乏拳头产品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一口气喊出2030年覆盖全球80多国的渠道布局,好听归好听,但估计执行起来就是头疼的一堆问号。你说现在全球哪块市场还能放下这么多“后来者卖车”的空间?代工成本,生产供应链,这些账单都得精打细算,别到时候成了烧钱捉急的卖车“空中楼阁”。
这场“狂欢”背后,到底有多少隐忧,我们不妨继续问问:既然有华为这样的技术明星、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大佬助力,阿维塔为何还始终没跑出规模化效应?他们的合作到底是“强强互绑”,还是“成本转嫁”?如果这些深层问题没能解决,品牌从市场云端直接“掉线”,恐怕也没那么令人意外。
吃瓜群众突然悟了:所谓的资源优势、野心规划都是浮云,关键还是得靠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说话。阿维塔未来如何,要看他们接下来会不会真有踏实的转型动作,还是依然在故事里埋头灌水。不管是华丽转身还是市场沉没,愿每一份投资都别成眼泪,愿每一个普罗大众骑上你们的追梦,别踩“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