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在今年前三个季度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9%,利润率更是从14.1%骤降到0.2%,让人瞠目结舌。
在国产汽车加速抢占市场频频发出捷报的同时,这些外资品牌豪华车已经被逼到了边缘。
保时捷近几年推动的电动化转型并不顺畅,此次也是主动暂缓自研电池和纯电车型。
毫无疑问新能源时代用户已经不再盲目迷信国外豪华品牌,受益于国内品牌的渗透,国产品牌一直在抢占市场份额。
作为保时捷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中国前三季度销量同比下降26%,相比于21年的巅峰销量时刻已经下滑了40%之多,成为利润暴跌的关键因素。
曾几何时保时捷是国内高端豪华品牌的象征,而目前国内战略确认了新能源转型后,本土新能源豪华品牌也正在崛起,凭借智能化、更贴合国内用户使用习惯舒适性的表现,不少品牌例如蔚来、问界等高端车型正在不断抢占市场。
虽然北美市场仍然增长了5%,但这并不足以弥补保时捷在国内市场和欧洲本土销量下滑带来的劣势。
现在的购车用户也越来越清醒了,并不会盲目的追求品牌的豪华,而是根据性价比去选择合适的车辆。在智能化和运动化方面,保时捷的部分性能甚至连外观相似的小米汽车都打不过,这也让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放弃保时捷。
在燃油车时代用户只认可国外品牌,就是因为国外品牌多年深耕燃油车市场,将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在新能源浪潮的趋势下,我国不少品牌相较于全球市场都已经是领先的,就像比亚迪目前全球电车销量第一,已经超越特斯拉。
这次保时捷利润的大幅下滑主要因为电动化战略的一次大动作,推迟纯电车型的研发、终止电池资产计划,这导致一次性直接计提了18亿欧元的一次性费用。
为什么保时捷要来个急刹车,暂缓电车技术的投入选择继续拥抱燃油车呢,恐怕这和市场表现有关。
目前国内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都比较成熟,这个时候保时捷自研电池不管是研发进度还是研发成果恐怕都不能取得优势。
通过保时捷当前电车的销量情况就知道,保时捷依然还是在燃油车型号上面保持一定的优势,转型电车的保时捷对比国内的品牌几乎没有性价比。
比亚迪目前垂直整合模式能够使单车成本比保时捷低30%,如果比性价比保时捷几乎没有优势。
电车最看重的辅助驾驶功能目前华为ADS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保时捷的辅助驾驶并不能讨到便宜。
在新能源领域保时捷如果采用整合模式则只剩下一个外观设计,没有核心的保时捷如何让大众接受价格。而选择自研面对国内电池、智驾和供应链全方位的领先保时捷依然没法短期超越。
这使得保时捷进退两难,面对着短期无法在竞争中胜出的情形保时捷只能暂时停止电动化的转型,实际上这也是全球大量燃油车国际巨头面临的窘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