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二手遇冷!七个月贬16万,车商称不敢收

小米汽车二手车遇冷

最近有个挺有意思的新闻,说是一辆小米SU7 Ultra,原价都60多万了,才开了7个月,车主就挂出44万想卖,结果居然没人要。

我真是有点搞不懂了,按理说小米汽车在2025年前九个月不是卖了26.6万辆吗?市场表现看起来挺不错的,市占率都到4.88%了。而且刚出来那会儿,好多人都抢着买,甚至还有黄牛加价倒卖,那时候可热闹了。

那怎么现在二手车反而没人要了呢?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啊?

小米汽车二手遇冷!七个月贬16万,车商称不敢收-有驾

小米汽车二手市场困境

不是说小米汽车不好,而是二手车市场的逻辑跟新车完全不一样。

现在小米汽车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跌得挺厉害的。两个月前,有人拿着小米的订单去转卖,还能加价一万多,大家都抢着要。

但现在呢?SU7的订单回收价直接掉到1500元,YU7也就2000到3000元。也就是说,如果你之前交了5000块订金,现在不想买了,想转手卖,那你就亏了3000多块。

有记者去问了几个二手车商,他们的说法差不多,就是小米汽车在二手市场的价格波动太大了。一天一个价,七天能差两万块。你今天收了,明天就跌,谁还敢碰啊?

现在有个二手车商手里压着二十多台小米车,不少其他车商都已经不收小米了。这也能理解,二手车生意本来就是靠快周转、低利润吃饭的,一旦砸手里,那就是血亏。

小米汽车二手遇冷!七个月贬16万,车商称不敢收-有驾

小米汽车安全问题

说实话,小米的配置真的不差,我本来就很想买一台,感觉挺酷的。

但现在二手车市场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主要是舆论闹的。

八月份在成都出了个事故,一辆SU7撞得特别严重,车门打不开,救援人员也进不去,网上直接炸锅了,大家全都盯着那个电子锁的问题,说断电之后就失效了。

虽然车里有应急拉手,但要是高速撞车后驾驶员昏迷了,那可能根本就用不上。

到了十月份,工信部出了一份新草案,说以后所有车门都必须配备机械直开装置,不管有没有电。可小米到现在还没表态怎么改。

其实现在造车的新势力出问题的也不少,就前阵子还有辆Mega开车的时候突然起火了。

但问题是这是小米,它自带的流量太大了,一出事就容易被放大。

所以说啊,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

小米汽车二手遇冷!七个月贬16万,车商称不敢收-有驾

小米汽车的挑战与困境

这种自带“聚光灯”效应的情况,在顺风局的时候,确实能帮小米放大它的优势,但一旦到了逆风局,反而容易变成一种反噬。

特别是现在网上有一种舆论导向,说小米是把汽车当手机来卖。这话听着好像有点道理,但其实不太对。

手机可以一年换一代,因为成本低,试错空间大。但汽车不一样,它是一个大件消费品,你要陪它好几年,不能光看配置、讲性价比,还得看安全、可靠、保值这些硬指标。

现在的小米,还处在“证明自己”的阶段。你看特斯拉和比亚迪,为什么保值率高?因为他们已经经过了市场的长期检验。而小米才刚卖了一年多,出了几起安全方面的争议,二手市场就很容易出问题。

这里面有个逻辑上的矛盾:新车卖得再好,如果二手市场不认你,消费者就没有退路,没有退路就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不会敢买,这就会反过来压抑新车的销售。

所以,小米现在不是光靠销量就能稳住的,它还得在品质、安全、售后这些方面慢慢积累口碑,才能真正让消费者放心买、愿意买。

小米汽车二手遇冷!七个月贬16万,车商称不敢收-有驾

新能源车二手市场困境

小米二手车遇冷,其实说明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汽车不是像手机那样的快消品,保值率才是决定一辆车能不能卖得动的关键。

但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真相——新能源车的二手市场还没真正成熟。电池衰减、技术更新快、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这些都像是悬在二手车商和买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果二手市场一直不热,那买新能源车就对消费者提出了更高的心理预期:这辆车可能贬值很快,要么你打算开到报废,要么就得做好承受大幅贬值的心理准备。

我其实一直挺看好小米的,但正因为看好,所以更想说句实在话。

如果小米能尽快回应那些安全方面的争议,拿出实实在在的改进措施,比如升级门锁系统、完善售后网络、推出官方认证的二手车,也许还能挽回一些信任。

因为二手车市场就是这么现实,一旦口碑变了,想翻盘比登天还难。不过,如果小米真能“登天”——也就是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那以后它在新能源车这个赛道上,说不定就能站稳第一梯队,走得更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