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买车别冲动,燃油车依旧更稳妥
上个月在小区门口碰到老刘,他正蹲在自家电动车旁边琢磨充电枪的插头,嘴里嘟囔着“这玩意儿咋又卡住了”。他家楼下没固定车位,每次充电都得去两公里外的商场地库。那天刚好赶上节假日,人多得跟赶集似的,排队等桩就花了快一个小时。
我心里清楚,这事不是个例。我表弟在县城开出租,他说他们那片公共桩有一半时间是坏的,有时候还被占着当停车位用。再加上现在不少地方快充价格涨得厉害,还收服务费,一算账,每公里成本和烧油差不多,有时甚至高一点。
还有个容易忽略的问题——买的时候贵。同级别车型,纯电版比燃油版贵三四万,这钱够我老爸的小捷达加五六年的油了。而且很多人贷款买车,本来月供就紧巴巴,再加点购置税、保险,那压力真不小。销售小李曾悄声跟我说,他们店里卖出去的大部分新能源,其实客户都是冲着免牌照费或者限行政策去的,不是真觉得便宜省心。
续航焦虑也是真的存在。我去年冬天借朋友的一台新款纯电SUV跑高速,从市区到隔壁市全程才180公里,但气温零下七八度,全程暖风开了一半,到目的地剩余显示只剩不到30%的电。当时我们俩都不敢乱绕路,就怕半路趴窝。他笑称自己已经习惯冬天穿羽绒服开车,说是为了省点续航,我听完直摇头。
反观我的老帕萨特,加满一箱油能跑六百多公里,全国各地随便找个加油站五分钟搞定补给。这种踏实感,不用担心哪段路会没桩,也不用记着各种充电App密码,更不用提前规划路线像打仗一样精确计算距离和耗能。
保值率也是现实问题。我认识的一位二手车商阿强告诉我,两年前有人花二十多万买的新款纯电轿车,现在出手只能卖十来万,还不好找接盘的人,因为大家担心换块大容量动力电池要好几万元。而同年份同价位的燃油B级轿车,即便跑了八九万公里,也还能卖到原价的一半以上,而且流通很快——修起来方便、配件齐全,是关键原因之一。
维修方面更麻烦些。今年春天,小区邻居张姨家的新能源突然无法启动,拖去了品牌售后中心,一查是主控模块故障,要换整套控制单元,加人工费报价近两万元,她差点没晕过去。这类高压系统普通修理厂根本碰不了,只能回4S店挨刀子。而我的燃油老哥们儿们,大毛病少,小毛病街边汽修铺几十块就解决,比如前阵子换刹片,两小时搞定,还顺带帮我清理了节气门,比喝茶聊天还轻松自在。
安全性也不能忽视。今年夏天隔壁镇发生过一起事故,一辆停在院里的新能源凌晨起火,把旁边棚子都烧塌了。据消防队员说,高压锂离子组一旦热失控,很难扑灭,要不停降温防复燃。当然汽油也危险,但它至少有成熟应对经验,而动力锂包火势来的太猛,让人措手不及,这是实话实说的事儿。
所以啊,如果你不是生活在限牌限行严重的大城市,没有自家固定停车位装私桩,又或者只是想图个经济耐用,那还是选台靠谱耐造的燃油车型吧。我打算等明年把帕萨特做一次大保养,再看看行情变化——毕竟技术天天更新,可咱的钱包不会天天鼓起来,对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