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品牌的创始人霍希(Horch)毕业于汽车技术学院,最初在奔驰公司担任车间主任,并逐步晋升为技术研发部门主管。霍希有强烈的竞争心和对速度的追求,这促使他改装汽车并成功超越了火车,引起全国轰动。
霍希(Horch)
由于与奔驰公司的管理层意见不合,霍希离开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最初命名为霍希公司,专注于为富裕阶层和上流社会制造豪华汽车。
霍希公司
由于原公司名称被注册,霍希不得不重新命名自己的公司。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听到拉丁语中的“奥迪”(Audi)意为“听”,与自己的名字霍希(Horch)在德语中意思相同,因此选择了“奥迪”作为新品牌名称。
奥迪早期的商标
经济危机与合并:在20世纪初的经济危机中,许多汽车厂商倒闭。德国政府鼓励厂商合并,奥迪与其他三家公司(霍西、小奇迹和漫游者)合并,形成了奥迪的四环标志,象征着团结一致。
奥迪刚合并时的商标
二战与重建:二战期间,奥迪和其他德国汽车制造商一样,为纳粹德国生产军用物资。战后,德国工业受到重创,奥迪的工厂被炸毁。战后重建期间,奥迪在英格尔斯塔特重新建立,并最初以汽车修理为主。
大众收购与创新:1960年代,大众公司收购了奥迪。大众希望利用奥迪的生产线生产甲壳虫车型,以满足市场需求。然而,奥迪的工程师们在背后秘密开发了新的奥迪100车型,该车型大获成功,销售远超预期。
奥迪100
大众甲壳虫
在皮耶希(Piech)的领导下,奥迪推出了多项创新技术,包括缸内直喷、TDI发动机、全时四驱系统等,这些技术使奥迪成为技术领先的汽车品牌。
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车型,如A4和A6,逐渐扩大了市场份额。
1989年8月1日,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高档轿车新篇章的开启,一汽-大众奥迪100轿车首次下线。
1995年,一汽-大众与奥迪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正式将奥迪系列产品纳入一汽-大众的生产体系。
1996年5月20日,一汽-大众生产线上迎来了奥迪200(V6)的首辆下线。
奥迪200
1999年,A6(C5)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与全球版相比,中国版轴距增加了90毫米,车身总长也相应增长了约100毫米,达到了4886毫米。
第五代A6
2005年4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产奥迪A6L(C6)在上海发布,标志着国产豪华轿车的新里程碑。
第一代A6
2009年1月,一汽-大众奥迪推出了全新加长版奥迪A4L,打破了高档中型轿车以运动性为主的传统,开创了"运动与舒适结合"的新细分市场。
2012年3月,新一代奥迪A6L的上市,再次为豪华轿车的"加长"设定了新的标准。
2017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与奥迪股份公司签署了《一汽、奥迪十年商业计划》,为双方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