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推购车新福利,七月卖破万,全国又新开18家

买车,到底图啥?说句最朴素的话,无非图个舒坦,图个心里踏实。小米这波“九月限时购车权益”,乍一看,头上顶着4.9万的招牌,各种碳纤维、真皮座椅、五年免费保养、终身驾驶助理免费用,把人眼睛都晃花了。看消息说小米汽车这个月一口气又多开了18家店,全国370家,卖得也格外顺溜,好多城市的马路上已经能瞅见小米车的小屁股了。可是,大家有没有谁静下来琢磨过,他这么使劲送福利,到底是为啥?

先不着急下结论。你想,要是真不缺人买车,他干嘛还满大街挥着“送钱了”的旗?难不成铁了心揪着咱们消费者的“便宜心理”?咱不傻,都懂这个道理——厂家稍微松点手,那根本不是“亏”,而是算好了帐之后的“出血促销”。小米这一波算是把“补贴战”做成了牌面文化,各种攻心武器轮番上阵,连辅助驾驶都敢亮出终身免费用的牌,在这年头这叫彻底玩票。

我就琢磨着,我们是不是该换个视角问一句,人家小米送的这些东西,究竟值不值?别光看着厂家的花头,会不会最后还是消费者自己买单?

先说最直观的Nappa真皮座椅,这种东西其实没有谁非用不可。你要是开着车带娃,娃在后排撒个奶、踩个鞋你还心疼呢;要是单身上班族,你一天坐那两小时,真皮还是布,屁股有时候真分不出差别。再一个,像什么碳纤维迎宾踏板、运动方向盘、空气净化系统,讲真,都是锦上添花。厂家说它贵,咱也不能质疑,不贵能这么拿出来当噱头?可问题来了,真到用车那天,这些东西对你体验能有多大提升?你是看重那块踏板上的碳纤维纹路,还是更在意油耗、驾驶舒坦、保值率这些硬邦邦的指标?

再看更“高端”的权益——比如那个终身辅助驾驶免费权。这个事儿,很多车企都是只送个一年、三年的,过了以后你愿用就掏钱续费。小米咋就敢给你玩终身免费?按理说,一个辅助驾驶系统,涉及到后期服务、维护、甚至数据流量,哪有免费的午餐?你想,一辆车你开个十年八年,厂家的系统升级慢了,体验跟不上新车,还能终身免费用吗?有没有可能过几年,大家都用更先进的辅助驾驶,小米这套“终身免费”也就变成了“终身凑合”?这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五年基础保养免费,这听着头够大。但真去翻合同,有时候五年里支持的只是简单保养,像机油、机滤之类的,真要是大件坏了,照样得自己付钱。咱还是那句话——卖车的人会算账,他把保养的钱早已打包进了车价里,这种“赠送”说得再动听,归根结底还是让你掏钱买舒心罢了。

不信你再回过头看销量。小米SU7 7月卖出一万多台,8月又破万。看着风头很劲,数据漂亮。可你要细看,全国汽车市场今年整体其实挺卷的,生意不好做。好多车企一个月能卖多少对他们来说直接影响下一步投入,有量才能有胆子玩新花样。小米的高交付量,更有可能是他激进补贴的结果,一旦补贴停了,销量未必能一直这么漂亮。

中国人买车,讲究性价比,讲究“除了面子还要里子”。小米的“送福利”这种打法,本质上就是希望大家先看见面子,再慢慢接受他的里子。但时间一长,大家就会发现,哪家都能搞福利,最后拧成一股绳还不是拼产品本身。例如像辅助驾驶、空气净化、真皮座椅,以前都是顶配专属,现在都成了标配,到底还有多少人把这个真当买车的决定性因素?这里面反映的是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技术下沉、配置平民化,厂家用的都是“高举高打”的老套路,最终会不会让小米这些花里胡哨的权益失去意义,还真不好说。

咱再看小米开店这一招。全国370家门店,覆盖105城,这不是一般的财力。这么密集的线下布局,其实是小米想打破“只会做互联网”的标签,把自己拉上跟比亚迪、理想、蔚来这些老牌造车的同一个跑道。但光开店是远远不够的,门店只是把产品展示、售后、体验串成了一条链。真正决定你是否买他车的,是你试驾感受、售后效率、二手车残值这些扎扎实实的服务。小米敢赌这波补贴,是赌中国人还吃这一套。但我不信现在的消费者只盯着这些表层的赠品,最终还是会问一句:这车好不好开?坏了容易修不容易?用五年能不能还愿意再买?

说到底,小米这波限时福利跟送红包、满减券类似,都是把购车门槛往下拉一拉,让大家心理上更容易冲动买单。但但凡你是真想买车,这些福利再好也不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更何况,补贴总有结束的一天,车还是你自己开,厂家不会陪你过每一场维修、每一个事故。你到底是图个新鲜,还是看重实际体验,这才是永远不变的问题。

小米推购车新福利,七月卖破万,全国又新开18家-有驾

我一直觉得,造车这行就是“慢工出细活”,谁都想用新概念、新权益把客户锁在自家车里,但聪明的消费者最后还是得靠自己判断。小米犯不犯错,补不补贴,都不能帮你决定自己是不是买这辆车。我们不能光被这些数字折服:“至高4.9万元权益”,“一年卖10万台”,“全国新增18家门店”,这些都只是让你眼前一亮,买了用上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你看现在的车市,哪个品牌不是把终身、免费、赠送挂在嘴边?但用得久才知道,便宜不能单看眼前,权益不能当成终身保障。今天你花便宜买到一辆车,明天可能又多了个毛病等着你掏钱。大商家在风口浪尖玩创新,小商家追着补贴抢份额,但用户永远只想过舒服日子。

所以我劝大家,再遇到这种轰轰烈烈的优惠促销,多提几个问号,咱别光跟着热闹老想着“能不能再多捞点”,不如问问自己“到底需不需要”,以后是不是还会再买。汽车行业永远不会只靠福利吸引人,一辆车得有自己的灵魂和底气。小米这回限时权益,能不能让你心动,最后还得看你是不是信得过他的技术、服务和后端保障。别跟着卖家起哄,理智一点,是自己开得爽还是广告吹得猛,我们心里早晚都有答案。

小米推购车新福利,七月卖破万,全国又新开18家-有驾
小米推购车新福利,七月卖破万,全国又新开18家-有驾

最后还是那句话——买车看见福利了固然能省钱,但别把省的钱当成买车的目的;车子是让人用得安心、开得舒心的,这些配置除非真的让你生活变好,要不就只是“多送一点糖”,糖吃多了,自己都腻。小米汽车这一波权益看着像“送福利”,其实也是“诱惑我们冲动下单”。可车不是天天买的,买了还要用好多年。每个“优惠”背后都有算法,我们得琢磨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你愿花多少钱,愿挑什么牌子,愿信谁的售后,这些权衡比任何“至高4.9万元权益”都更值钱。

等到哪天你真正试过那辆车,兜里剩多少都无所谓了,心里爽才是真正的权益。这点道理,谁都明白,但往往还是被一波波促销搞得晕头转向。如果这次你能看明白这一层,才算真正在这个行业里做了个明白人。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