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到2025年,汽车圈可真热闹,华为突然成了车企里最抢手的“香饽饽”。原本不少人觉得华为造车这事儿多少有点“打酱油”的性质,没成想它现在一脚踩到了台中央,连玩法都创新了。老的HI模式没达到预期,现在干脆升级成了HI Plus,直接让阿维塔这样的品牌抢先体验了一把。别说,场面可不比春晚差。
说起华为搞合作,套路还真不少。最早呢,是做零部件供应,一看就是标准件,谁用谁方便;后面上了HI模式,想的是和车企共同造点智能车。我说的共同,不是嘴上说说,各干各的,而是从底层技术到智能驾驶,华为都给上一把力。到了最近火热的智选车(鸿蒙智行)模式,玩得更深,华为连设计、销售都快要“亲自下场”,最后还得冠上“界”字头,像问界、享界这种。
这几套模式有啥本质差别?说白了,就是看华为在其中的话语权有多大,车企能不能自己当家作主。HI Plus呢,说得好听,是“介于HI和智选之间”。实际上,华为下场干的活儿越来越多,但车企想彻底放心交权,华为又没到那步。所谓HI Plus,本质上是车企还想保点“独立”,但又不想放弃华为这个大靠山。你看,阿维塔、广汽的华望、东风的项目,全都选了这条折中路。
走进阿维塔重庆总部,2700人里有1000多各是“混合编制”,一大半是华为派来的。意思很明确:搞研发,出主意,甚至销售管理,咱都一起商量着来。资本上合作也是够深,阿维塔直接砸了115个亿投进华为下面的智能汽车公司,只为了绑得更死点。这都不算啥,双方还很有野心,想在2030年前一口气干出17款新车型,啥细分领域都不放过。2026年,第一款“共创作品”就要亮相了,小算盘打得精着呢。
其实华为能收割这么多合作方也不是一天的事。你看看现在的行情,自主车企面临的压力一点儿不比高考考生小。一波又一波淘汰赛,压得人喘不过气。不找华为同盟,不涨含“华”量,就像打麻将没带万子牌,心里没底。而华为现在已经确定好了“只有五席”,一桌子只留自己最想做的几家车企深度合作,剩下的只能选HI Plus。既要抱团取暖,又想小有自主,这事儿多少有点像到点儿了却还想“买一赠一”。
当然,HI Plus也不是治百病的仙丹。车企还得自己抠车、琢磨招,不能全靠华为给饭吃。反正道理也简单:底座都一套,能不能玩出花样,全靠谁的壳子好看、谁会整点不一样的花活。最担心的是,几年后要是一水的“华为智驾大屏+语音助手”,那你说问界、阿维塔、华望长得像三胞胎,咋让消费者挑?华为在软件和智能化上是强,可你让每个品牌都穿一样的衣服,谁也不乐意当背景板。
东风那边的老哥看得明白,人家把华为当成顶级智驾供应商,主要是自家提壳子、调香料。要论差异化,你可以做出不一样的前脸、大灯、内饰、营销噱头,让司机坐进去觉得“不一样的城市气味”。但也有产业链上的人提醒,软件不像硬件那么隐身,消费者一用语音助手,点开中控,谁家菜谱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华为提供底座没问题,但要玩新菜,也得自己会点盘煎饼。
说到底,这一轮华为和各路车企的共舞,既是技术升级的必然(毕竟智能化谁也不想落后),也有点无可奈何的推波助澜。大浪淘沙,留到最后的,一定是既能吸收华为技术,又能搞点自家创新的主儿。有人高呼抱紧大腿才有饭吃,也有人心有不甘想自己亮刀子。谁能用同样的底座跳出不一样的舞步,这成了新一轮车市“大逃杀”的看头。
最后,花团锦簇背后,全靠各家真功夫。聪明的车企,不会只想做“带轮的手机壳”。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