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混动的困境,再好的车,也难逃市场淘汰!

最近,只要你稍微关注一下国内的汽车市场,可能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曾几何时,当我们谈论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混动车”,脑海里浮现的几乎都是丰田、本田这些日系品牌的形象。

特别是丰田的双擎技术,一度被看作是节油技术的巅峰代表,是很多人在油价和环保之间寻求平衡的最佳选择。

油电混动的困境,再好的车,也难逃市场淘汰!-有驾

然而,短短几年时间,风向似乎完全变了。

现在你去汽车城逛一圈,销售人员挂在嘴边的混动,十有八九指的是可以插电充电的“插电式混动”,而曾经的“油电混动”却好像被悄悄地挪到了角落,问的人少了,推荐的人也少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难道这项被验证了二十多年的成熟技术,真的要被市场抛弃了吗?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最根本的地方,看看这两种“混动”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传统的油电混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非常聪明的“节能辅助系统”。

它车上带的电池很小,大概只有一度电左右,你不能从外面给它充电。

这块电池的电量,完全是靠车辆在刹车、减速的时候回收能量攒下来的。

它的作用,就是在你起步或者低速行驶时,用电动机帮你一把,让发动机可以少工作一会儿,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

整个过程是全自动的,你只管开车加油就行,非常省心。

它的核心目标,就是想方设法在一箱油的范围内,让你跑得更远。

而插电式混动,则完全是另一种思路。

顾名思义,它最显眼的特征就是多了一个充电口,可以像纯电动车一样外接电源充电。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它车里的电池也变得大了很多,普遍都在十几度电甚至更多。

这就带来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在电池满电的情况下,它能以纯电模式行驶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

这个续航里程,对于绝大多数城市上班族来说,已经完全足够覆盖一整天的通勤了。

油电混动的困境,再好的车,也难逃市场淘汰!-有驾

这意味着,只要你家里或者公司有充电条件,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辆纯电动车来用,日常出行成本极低,加油站几乎成了偶尔长途旅行才会光顾的地方。

它给用户的,不再仅仅是“省油”,而是提供了一种“可油可电”的自由选择权。

当这两种技术路线摆在今天的消费者面前时,选择的天平就开始倾斜了。

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买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性价比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我们来算一笔账。

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选择插电式混动车型,首先就能享受到国家新能源政策的红利,最直接的就是免征车辆购置税。

一辆15万元的车,光这一项就能省下一万多元的真金白银。

其次,在许多实施限购限行政策的大城市,插电式混动车可以申领绿色新能源牌照,这意味着你不用再为摇号或者竞拍车牌而烦恼,也不用担心工作日被限行。

而传统的油电混动,由于其本质上无法脱离对燃油的依赖,不被归入新能源汽车的范畴,因此无法享受上述任何一项政策优惠,待遇和普通燃油车一模一样。

单从购车门槛和使用便利性这两点来看,油电混动的吸引力就已经大打折扣。

市场的反应是最真实的。

我们看看销量数据,就能直观地感受到这场变革的猛烈。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插电式混动车型,比如秦PLUS DM-i、宋PLUS DM-i等,已经连续多个月霸占销量榜前列,一款车半年卖出几十万辆已经不是新闻。

这些车型的火爆,甚至让整个混动市场的格局都发生了改变。

反观那些经典的油电混动车型,比如凯美瑞双擎、RAV4荣放双擎,它们的销量虽然依然稳定,但已经很难再现往日的辉煌。

很多时候,厂家在公布销量时,会把油电混动版本和燃油版本的数据打包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单独看混动版本的销量,可能已经不那么亮眼了。

油电混动的困境,再好的车,也难逃市场淘汰!-有驾

更有甚者,像广汽本田,在推出全新一代雅阁时,做出了一个让业界颇为震动的决定:直接取消了在国内市场备受好评的油电混动版本,转而主推插电式混动。

这种壮士断腕般的调整,无疑是车企用实际行动对未来市场趋势做出的判断。

除了经济账和政策因素,驾驶体验的差异也正在成为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关键。

传统的油电混动,虽然相比纯燃油车在平顺性上有所提升,但其工作逻辑依然是以发动机为主导。

在城市路况下,发动机需要频繁地启动和停止,由此带来的噪音和轻微的振动,对于追求更高驾乘品质的用户来说,还是能够感知到的。

而如今的插电式混动技术,特别是以比亚迪DM-i为代表的串并联路线,其工作模式更倾向于“电驱动”。

在大部分中低速行驶场景下,发动机只负责在一个高效的转速区间内发电,车辆完全由电机驱动,整个过程安静、平顺,动力响应迅速,开起来的感觉非常接近一辆纯电动车。

只有在高速巡航等特定工况下,发动机才会直接参与驱动,以保证燃油经济性。

这种“电感”十足的驾驶体验,对于开惯了燃油车的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更有高级感的享受。

有媒体进行过极限测试,一辆插电式混动SUV在满油满电的状态下,综合续航里程可以轻松突破1500公里,甚至接近2000公里,这是任何传统油电混动车型都无法企及的。

当消费者的偏好、国家的政策、市场的销量以及技术的体验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时,整个产业链的转型也就成了必然。

如今,无论是像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头,还是各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研发和生产的重心都已经全面向适用于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车的大容量动力电池倾斜。

专供传统油电混动使用的小容量电池和混动模块,其生产规模和技术迭代速度自然会放缓。

就连二手车市场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几年前购买的油电混动车型,如今的保值率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而一些热门的插电式混动车型,反而因为市场需求旺盛,在二手车市场中表现得更为坚挺。

这一切都形成了一个循环:市场越青睐插电混动,车企和供应链就越投入,产品就越有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挤压了传统油电混动的生存空间。

可以说,油电混动的技术本身并没有错,它依旧是一项精密且高效的工程杰作。

但它的悲哀在于,它在一个更强调电动化、智能化和政策导向的全新竞争维度里,其单一的“省油”优势,已经不足以支撑起它的市场地位了。

面对能上绿牌、能免税、日常能用纯电、长途没焦虑,并且驾驶体验更优的插电式混动对手,传统油电混动的落幕,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