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掏15亿救自家公司,公开招募根本没人要,全是自己人

得,今天咱哥俩盘个事儿。

上汽,这浓眉大眼的“共和国长子”,最近干了件特有意思的事。

怎么说呢,这事儿就像你家后院有棵快死的歪脖子树,不仅不结果子,还天天往下掉烂树叶,堵你家下水道。你琢磨着,这得砍了啊。结果你没自己动手,而是掏了一大笔钱,请你二舅和你三叔,联合隔壁老王,把你家这棵树给“盘”了下来。你还美其名曰:“引入战略投资,重塑生态价值”。

外人一听,嚯,高大上。但你自己心里门儿清:你就是花钱请人帮你处理自家垃圾。

上汽最近干的,就是这么一回事。

公告说得云里雾里,又是子公司动力新科,又是联合体参与上汽红岩重整。我给你翻译翻译。上汽红岩,就是那棵快死的歪脖子树,它是上汽的孙公司,欠了一屁股债,资不抵债,眼看就要挂了。上汽集团,就是你。它拉上了自己的亲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还有自己的亲儿子——动力新科,再喊上俩重庆地方上的“金主爸爸”(国资基金),凑了个局,总共掏30亿,把这棵歪脖子树给“买”了回来。

你猜怎么着?

这里面,上汽自己体系里的“亲妈”和“亲儿子”,加起来就掏了超过15个亿。

看明白没?自己花15亿,请人来“救”自己的孙公司。这操作,是不是让你脑子里的CPU有点转不过来?这钱从左口袋掏出来,小心翼翼地绕着地球飞一圈,最后又进了右口袋,中间还蒸发了不少手续费。

这事儿最黑色幽默的地方在哪儿?在于上汽红岩搞破产重整,面向全国公开招募投资人。搞得声势浩大,好像是待嫁的黄花大闺女,就等金龟婿上门。结果呢?从9月1日到9月30日,一个月时间,全天下那么多玩资本的、玩实业的,那么多揣着热钱想抄底的“聪明人”,最后只有一家报名,还他妈的是个联合体。

你再定睛一看这联合体的名单,得,全是自家人和利益相关方。

这就相当于你把自家那套没人要的、又老又破的顶楼房子挂中介,吆喝了半天,最后发现唯一的看房客户是你亲爹带着你舅。

这说明啥?

说白了,上汽红岩这块资产,在真正的市场上,一文不值。它不是什么蒙尘的明珠,它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谁接谁倒霉。连那些嗅觉比狗还灵的秃鹫资本,都懒得飞过来看一眼。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是个烂摊子,为啥上汽不让它直接破产清算了事?一了百了,多干脆。反而要搞这么一出“我救我自己”的复杂戏码,还搭进去真金白银的15个亿?

要我说,这15个亿,根本就不是投资款。

它更像是一笔“封口费”,或者叫“体面费”。

你琢磨琢磨,上汽红岩要是咣当一下,直接破产清算了,那是什么景象?成千上万的员工要安置,几百上千家供应商的欠款打水漂,银行的贷款变坏账,地方政府的税收泡汤。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就像往滚油里浇了一瓢凉水——炸了!

上汽掏15亿救自家公司,公开招募根本没人要,全是自己人-有驾

那动静可就太大了。对上汽这种级别的巨无霸来说,一个孙公司破产,就像身上长了个烂疮。你可以不管,但它会发炎、流脓,最后搞不好会引起全身的败血症。媒体的长枪短炮怼你脸上:“共和国长子,为何连自家孙公司都保不住?”股民们用脚投票,股价跌得你妈都不认识。整个集团的声誉和信用,都会受到重创。

上汽掏15亿救自家公司,公开招募根本没人要,全是自己人-有驾

更关键的是,上汽红岩在哪儿?重庆。那是西南地区的重工业基地。一个曾经的“制造业龙头”轰然倒塌,重庆地方能乐意吗?所以你看,这次“救驾”的联合体里,塞进来了两家重庆的国资基金。

这棋下得就很有味道了。

上汽掏钱,是为自己的“脸面”和“稳定”买单。重庆国资进场,是为本地的“就业”和“产业”托底。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谁也不傻。这根本不是一桩纯粹的商业买卖,这是一场各方为了避免最坏结果而精心设计的“风险管控”。

那15个亿,不是为了让上汽红岩这棵枯树能开出花来,而是为了给它办一场体面的葬礼,或者说,让它从ICU转到临终关怀病房,别死得那么难看,别闹出太大动静。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上汽也挺难的。没错,是挺难的。

上汽红岩的困境,只是整个上汽集团“中年危机”的一个缩影。你看看财报,更有意思。2024年,丢了卖了十几年的国内销量冠军宝座。集团总裁贾健旭在内部喊话,说“各项指标一片血红”。这话从一个大国企领导嘴里说出来,那得是多大的压力,简直是把家底都掀给外人看了。

到了2025年上半年,营收近3000亿,扣非净利润54亿。外行一看,哇,赚了54亿!但你拿计算器按一下,利润率才1.8%。什么概念?你辛辛苦苦卖了100块钱的东西,刨去所有成本,最后进自己口袋的,不到两块钱。这利润率,比银行的活期利息高不了多少,甚至还不如街边卖煎饼果子的大妈。

对于一个万亿市值的庞然大物来说,这点利润,简直就是“减肥成功”后的皮包骨头,寒酸得让人心疼。股价呢,也一直在地板上摩擦,市净率低到0.65,意思是你花6毛5,就能买到公司账面上价值1块钱的净资产。资本市场已经给出了它的定价:你这巨人,一身都是虚胖的肉,不值钱。

上汽掏15亿救自家公司,公开招募根本没人要,全是自己人-有驾

为啥会这样?

说到底,就是“大象转身”的困境。过去几十年,上汽靠着跟大众、通用合资,躺着赚钱,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就像一个家里有矿的富二代,每天数钱就行了,谁还去琢磨怎么开荒种地?

结果呢,时代变了。新能源的浪潮说来就来,比亚迪、特斯拉这些“野蛮人”直接踹门而入,不跟你讲什么武德,上来就是价格战、技术战、智能化的王炸。上汽这种传统巨头,一下子就懵了。自己搞的那些新能源品牌,声量不大,销量也上不去,高端没冲上去,低端又被卷死。而利润奶牛——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又在被国产新能源疯狂蚕食。

这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死循环:旧的优势在快速消退,新的增长点却迟迟没能扛起大梁。

整个集团就像一艘超级巨轮,船体庞大,部门林立,历史包袱沉重。像上汽红岩这样的亏损业务,就是船底那些常年累月附着上来的藤壶和贝壳,看似不大,但多了就会严重拖慢船速,增加油耗。

所以,贾健旭上任后搞的所谓“瘦身”,其实就是拿把铲子,开始往下刮这些要命的藤壶。刮的过程肯定会很痛,会刮掉自己的肉,会流血。上汽红岩这次花了15亿的“刮骨疗伤”,只是个开始。

你再往深了想,这场“自救”大戏里,最无奈的是谁?

是那些拿不到欠款,只能被动接受“以股抵债”的小债权人。

什么叫“以股抵债”?说得好听,叫“从债主变股东,共享未来收益”。说得难听点,就是“欠你的钱还不上了,给你几张我们家彩票,万一以后中奖了呢?”

一个连上汽自己都捏着鼻子处理的烂摊子,一个在公开市场上无人问津的“毒资产”,重整之后,你指望它能一飞冲天,让你手里的股权变成金疙瘩?这概率,可能比你现在出门被雷劈中两次还低。

对这些小债权人来说,这就是一碗画出来的大饼,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希望。他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因为不接受,可能连这张彩票都拿不到,直接血本无归。

所以你看,一场资本运作的大戏背后,藏着多少人的辛酸和无奈。

上汽红岩的故事,其实就是当下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阵痛的一个典型切片。它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王者,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护城河。当时代要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一声。

今天你看到的上汽花15亿为自己的过去买单,明天,可能就是另一个巨头在为自己的傲慢和迟缓支付更昂贵的代价。

这笔钱,不是投向未来的希望,而是偿还历史的旧账。

不知道在上汽这本厚厚的账本上,还有多少这样的旧账,等着去还呢?

这事儿,你怎么咂摸味儿?评论区里碰一碰。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