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新一代上市,续航1600公里,智能配置升级

大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现在的汽车到底还能创新些什么?每年各家车企都在拼命推新,说外观又变了、动力又升级了、加了一堆智能配置,可这些东西我们真的需要吗?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一个续航能做到一千多公里,智能驾驶花里胡哨,价格也一再往上浮。买这么一辆车,它到底给我们带来的是进步,还是更多的焦虑?

这两天问界M7又来了,新一代,号称续航能到1600多公里。官方铺天盖地宣传,9月5号开放预订,9月23号上市,说什么外观科技感爆棚、空间尺寸又大幅提升、动力有增程也有纯电,连智能冷暖箱都做上了。产品经理肯定熬了很多夜,用尽一切办法把这车说成是他们嘴里的“不买就亏”的选择。

那问题来了,咱们普通人选车,是真的看参数吗?还是被宣传折磨得体力不支?我琢磨了一下,这些年我们买车,关心的无非三个大事:空间够不够用,开着安不安全,又有些新玩意儿能把时间打发了。厂商其实也门清,所以你看问界M7这次,把车做得真挺长,大到能装下一家人加大半只狗;智能配置说是和华为“强强联合”,一堆自动驾驶辅助、激光视觉、能语音控制冷暖箱,比我小时候幻想的未来汽车还未来。

但这里有个现象值得琢磨,为什么现在造车一定要强调“智能”?门把手半隐藏、激光舱内、屏幕又大又亮、声音响起来像电影院。可是开车本来是人的事,现在却快成了AI的事。你不得不怀疑,这种配置是为了真需求,还是增加想象空间?我们家里买过不少电器,大部分新功能都用不着,只是给人看着新鲜。买车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有些配置乍一看惊艳,半年之后,你都忘了在哪里调。

这些年智能驾驶系统不停升级,从什么L2.5到L3再到现在的“华为ADS 4”,据说反应更快更安全。在宣传里,只要你坐上去,车就能把你带到目的地,高速、城区,密密麻麻都是传感器,怕你碰了别人,也怕别人碰了你。但你仔细一想,实际我们用最多的功能是倒车影像、定速巡航,偶尔用一用并线辅助,剩下的,看着是科技,实际是噱头。而且越智能越复杂,就像手机升级十年没大变,就是多了几个app,最后还是用微信刷短视频。

问界M7新一代上市,续航1600公里,智能配置升级-有驾
问界M7新一代上市,续航1600公里,智能配置升级-有驾
问界M7新一代上市,续航1600公里,智能配置升级-有驾

说回这辆问界M7,最吸睛的不就是那个1600公里的续航吗?你想啊,当初油车省油就是优点,现在电车把续航写在脸上,争着说自己“不会让你半路掉电”。可问题是,谁一天开一千六百公里?我的生活用车基本都是上下班,偶尔假期去趟郊区。绝大多数人,一个星期都跑不到五百公里。有些网友甚至开玩笑:“真要这么多续航,是不是准备开着跑路?”

另外,官方宣传的时候一定要突出空间和舒适,懂得国人买SUV喜欢大车。“五口之家,都够用”;“主驾一键躺平,副驾全程按摩”。但你只要去实际体验一下,这么大个车,城市里开着跟坦克差不多,农村道路拐弯还得提心吊胆。空间够用没错,舒适也很重要,但别忘了,大车小巷的尴尬每个人都能碰上,你要真想一键躺平,还不如家里多买个沙发靠垫,花不了一百块钱,效果差不了太多。

至于动力系统,一个是增程,一个是纯电。增程版配了37kWh到53kWh的电池组,加油就能跑,最多能到1600公里。纯电版有100kWh大电池,续航700公里以上。从技术上来说,这确实走在了行业前头。但我们也要问一句,这种技术对普通人来说值多少钱?会不会把生活复杂化?满电、满油、各种转换,实际用车体验并不总是那么顺畅。关键是电价、油价还要算,养车反而更难琢磨,科技的复杂,有时候本身就是焦虑的来源。

再说说内饰,各种屏幕、冷暖箱,彻底变成了一个可以移动开会的休息室。问界M7主打“智能”这个梗,比如说激光视觉方案,据说能识别乘客状态,优化交互体验。用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家里的监控摄像头,除了自动提醒你别分神,顺便还多了点被监视的压迫感。“你现在困了吗?”“你是不是不开心?”“后排小朋友是不是在跳?”这些功能乍听厉害,实用性还得打个问号。我们都追求新功能,没有哪个车企敢说自己不智能,因为这是新时代的标签,但是真是假,还是得用户自己去体验。

华为的加持确实给问界加了分。“国产高端,科技有底气”,让人感觉它是比亚迪、蔚来之上的新势力。但品牌效应归品牌效应,当你真掏钱买车的时候,是看谁家的logo闪还是看口碑、售后维修。我们都见过国产车有过不少风光,也经历过很多翻车。智能驾驶辅助,再牛也只是辅助。交管部门三令五申,出事了追责还是司机本人。别为了智能而迷失了真实生活的方向。

问界M7新一代上市,续航1600公里,智能配置升级-有驾
问界M7新一代上市,续航1600公里,智能配置升级-有驾

厂商的营销能力,是这几年电动车市场里最大的变量。一个新款车,配置表一列能写五十项,海报做得花里胡哨,视频里各种酷炫场景。你仔细问问老车主,实际常用的功能有几个?绝大多数都是简单导航、蓝牙音乐、空调、倒车雷达。问界M7的升级虽夸张,但最终还是绕不开一个问题:到底是为谁升级的?

今年市场很明显在向“智能+舒适+高续航”倾斜,大车、长续航、科技感是多数车企的标配。大家都说自己能解决“里程焦虑”——这个词本身就是同行造出来加重用户心理的。这么夸张的续航,要是真提高了出行体验当然好,但如果只是“堆数值”,用来对付竞品,那我们需要思考,科技竞赛的终点到底在哪里?是不是到了一个根本用不到的地方?

问界M7新一代上市,续航1600公里,智能配置升级-有驾
问界M7新一代上市,续航1600公里,智能配置升级-有驾

明摆着,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人们对车的期待也变得复杂,既想安全舒适,又不能少了面子跟科技。可是汽车毕竟只是交通工具,是服务于人的。每一次的新功能、新系统,看似是大进步,实际上生活本身没那么多革命性。我们要的是可靠,实惠,省心,而不是天天担心电池健康、软件升级、数据隐私泄露。

问界M7的横空出世,显然是车企在向市场秀肌肉。参数上拉满,配置上拉满,价格也不会便宜。但我们真的需要一辆持续升级的“超级智能大号SUV”吗?这个问题,不是官方能给出答案的。厂商可以用技术堆砌想象力,用户却只能用实际体验来评判。科技的最大价值不是炫而是用。 1600公里的续航,是不是天花板,只有司机才知道;激光视觉、华为ADS,能不能让路上的安全提升,交警才知道。

我倒觉得,买车这件事情就像过日子,别跟着宣传跑,光看参数不会让路变宽,决定还是得看自己想要什么。空间所需,智能够用,安全靠谱,有了这些基础,再谈什么科技感、未来感,都只是锦上添花。我们可以因升级而高兴,也可以选择不买账,最终的评判者永远是自己而不是广告。

这一次问界M7的到来,有行业的进步,也有市场的套路。大家不妨冷静看一看,是不是每一项所谓的新优势,真的和自己的生活有关系?科技永远是工具,不该成为目的。长续航能解决出行焦虑,但不能让汽车生活无忧;智能化丰富了体验,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新品的炫酷,是未来的方向,却不可能成为所有人的选择。

你说现在买车,究竟是在买参数,买噱头,还是买一份自己的舒坦和安心?这个问题,不妨留给所有在纠结买车的人去慢慢思考。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