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度电池只配40升油箱,25万就能买到的零跑D19,是工程师算漏了账,还是把增程车的底层逻辑颠覆了?

80.3度电池只配40升油箱,25万就能买到的零跑D19,是工程师算漏了账,还是把增程车的底层逻辑颠覆了?

上周末在亦庄的充电站,碰见个理想L9车主正给车充电。他盯着我手机里的D19参数表看了半天,突然冒出一句:“80度电配40升油?这配置单谁批的?”旁边几个车主凑过来,有人说聪明,有人说扯淡,争了能有二十分钟。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事。开车十几年,见过的奇葩配置不少,但这么极端的组合还真是头一回。

电池大了,游戏规则就变了

80度电什么概念?比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还多2度。500公里纯电续航,北京到天津来回两趟绰绰有余。

朋友圈有个哥们开理想ONE,18度电池,每天通勤50公里,基本两天一充。换成D19,一个礼拜充一次都嫌多。这差别就像以前用诺基亚三天一充,现在用iPhone一天三充——使用习惯完全不是一回事。

80.3度电池只配40升油箱,25万就能买到的零跑D19,是工程师算漏了账,还是把增程车的底层逻辑颠覆了?-有驾

关键在于,当电池覆盖了你一周的通勤里程,增程器就从“主力队员”变成了“板凳替补”。40升油箱不是不够用,是根本用不着。我算过,按NEDC工况增程器油耗,40升也能跑个三四百公里,找加油站的时间足够了。

可油箱小这事,心理关过不去

北京这边还好说,可我有个发小在西藏开客栈。他跟我说,拉萨到林芝那段路,有些地方加油站间隔两百多公里。40升油箱,万一路上遇到点什么状况,心里真没底。

这大概就是零跑的赌注——他们赌90%的人90%的时间都在城市里转悠。从销量数据看,这个赌注胜算不小。但剩下那10%的场景,就是压在心头的石头。

底盘这块,下了血本

双腔空悬配CDC减震,这套东西我在朋友的奔驰GLE上体验过。过弯时悬挂能根据车身倾斜自动调硬,高速时能降低车身增加稳定性。以前这种配置,40万以下根本别想。

D19的底盘刚度数据是50500牛米每度。听着玄乎,实际就是车身抗扭能力强,过弯不会感觉松散。朋友说他开汉兰达过立交桥匝道,明显能感觉车身在扭,D19这个数据应该不会有这问题。

80.3度电池只配40升油箱,25万就能买到的零跑D19,是工程师算漏了账,还是把增程车的底层逻辑颠覆了?-有驾

前双叉臂后五连杆,这配置一般见于宝马X5这个级别。成本高,但操控精准度和舒适性确实上了一个台阶。

智驾硬件堆满了,软件是个问号

1280算力、激光雷达、11个摄像头……硬件清单看着唬人。但智驾这东西,硬件只是门槛,软件调校才是命门。

特斯拉的FSD用的是纯视觉方案,算力其实不如国产车高,可人家调教得好。零跑这套自研系统到底什么水平,现在下结论太早。不过话说回来,硬件给足了,后期OTA升级的想象空间倒是够大。

25万的价格,才是真正的悬念

如果D19真的卖25万起步,那这个市场就热闹了。理想L9落地四十多万,问界M9更贵,相同配置D19能便宜一半,这账谁都会算。

但价格只是一方面。30万的车,买的人多少要考虑点面子。零跑以前主打15万以下市场,品牌调性还没建立起来。就像当年长城做WEY,产品力够了,可消费者就是不买账。

80.3度电池只配40升油箱,25万就能买到的零跑D19,是工程师算漏了账,还是把增程车的底层逻辑颠覆了?-有驾

不过汽车市场这两年变化太快。蔚来卖50万的时候,多少人觉得疯了?现在不也卖得挺好。产品硬,价格香,品牌慢慢会起来的。

最后说两句

D19这个配置单,像是在赌一个趋势——增程车会从“能用油”进化到“基本不用油”。技术路线上,这个判断可能没错。

但车不是数学题,不是配置单加起来就完事了。底盘调校舒不舒服?智驾好不好用?NVH做得怎么样?这些得等车主开几个月才知道。

反正我是挺期待这车上市的。倒不是想买,就是想看看它能掀起多大浪花。这个价位要是真能打下来,那些四五十万的增程车,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