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方程豹5被泥潭困住了,挣扎了半天也没出头。我坐在车里,心里直咕哝:这下完了,得叫救援了。说实话,我对这车的插混四驱技术挺自信的,毕竟那电子4L模式下轮端峰值扭矩能到8000牛·米,理论上劲头十足。可是真到实操,泥泞的湖边软绵绵的地陷,比我预想的更难应付。
你试过往前吗?同行的哥们儿笑着说。
我先往后拉,看能不能挪挪。我急得有点乱套,结果车轮打滑得更厉害。
没几分钟,远远地,长城坦克500也开过来了。这台硬派越野大家伙,一下车,车主对我说:别着急,我有前后桥差速锁,还有机械锁止的智能四驱,带4L低速和蠕行模式,再加上原厂的拖车钩,咱先试试这个。
我看着坦克500那霸气侧漏的外形,心里五味杂陈:同样价位,这车在越野这块确实更专业些。方程豹虽然配了1.5T的插混系统,综合扭矩760牛·米挺亮眼,但面对这种复杂地形,电子4L模式再强,最终还是软绵绵的感觉,缺了点实打实的硬件优势。
坦克500直接把绳子套上我车的拖车钩,发动机低吼着,稳稳把我拖出来。刚才翻了下笔记,那辆坦克500的2.0T混动版本,综合扭矩竟然能达到1195牛·米,真不是吹的,甚至还能装绞盘,营救能力还可以升级,差点连自己的绞盘都没带出来,真要用起来肯定更猛。
我对这场车辆救援其实挺感慨。说实话,我之前觉得方程豹就是插混能耗低,技术领先,越野不一定是它的强项,可没想到一遇上真泥潭,还是得仰仗长城的硬派越野底蕴。
坐在车边,我问身边的朋友:你觉得这样的救援,是实力的体现还是车主的运气好?
他挠挠头,别光说技术,更多还是人和车之间的化学反应。别人救你,不代表你完蛋,说明这群车友之间这份情义。
这话说得挺对。其实车友间这些互助故事不少见,虽说背后品牌不同,性能差异大,有时还被各自粉丝搞得挺火热,但实操层面,很多时候没啥高大上的品牌情怀,都是实打实的手拉手。
后来回到路上,我又不自觉开始琢磨,插混技术是进步了,但比起那些带机械锁止差速锁的纯燃油越野车,真的有差距。坦克500的3.0T V6燃油版本,最大输出265千瓦,扭矩500牛·米,虽然数字没混动版高,但机械结构更可靠,也更经得住折腾。
这让我想起一个修理工说过的话,插混调校虽进步快,但本质机械硬度和工作寿命还是没法跟老派燃油硬派越野比。
我承认,这话有点大,但体验告诉我,操作简便不等于越野能力更强,电子系统辅助也不一定完全靠谱——这就是我这次被泥潭坑惨的原因。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话说回来,这事看起来小,背后牵连的是供应链和研发的博弈。插混系统需要复杂的电池组和电控系统,研发周期长且成本高,供应链一松动,整车配置可能就打折扣。相较而言,机械锁止差速锁这种传统越野配置反而更易保证稳定供应和维修。
两种派系的车,也就演绎出了截然不同的用车体验:一个是硬派越野车,有钢铁般的可靠底盘;另一个是科技感十足的新能源玩家,努力在野外证明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朋友吐槽说:这不是豹,是飙,真艹劲还得看坦克500。
说了半天,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一个问题:车主技术不够成熟,技术加车性能差,越野还不谨慎,挨坑的概率大,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每次看到泥地里挣扎的SUV,我都忍不住想问,这买了四驱,不带点越野技能,图个啥呢?
我最近还粗粗算了算,从百公里油耗、保养到最终的保值率,插混确实节能,但越野软柿子被拉还得靠别人,心理平衡这事,也挺难搞的。
补充个不知道真假但挺有意思的玩笑:有人说豹子救长城没流量,长城救豹子,才是真兄弟,这我也没细想过,但读来倒挺有意思。
回过神,我发现这两个车型的生态圈其实各有精彩,大家组队玩得开心才重要。500在豹5面前还是差很多这话有点刺耳,但事实是,彼此都需要互帮互助,也许这场泥潭救援,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这么说来,技术和装备固然重要,可车主的心态和人情味,才是车界真正的越野——你们咋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