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界S9T终于揭开了最终面纱。华为智选车与北汽的深度合作藏着什么底牌?

引言:2025年9月中旬,华为智选车首款旅行车享界S9T正式上市,能否搅动沉寂多年的旅行车市场?

2025年9月16日,鸿蒙智行享界S9T新品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款华为智选车旗下首款旅行车正式上市,售价30.98万元起。

这是继8月18日开启预售(预售价32.8万元起)后,享界S9T终于揭开了最终价格面纱。

发布会现场,这款车凭借"高颜值+大空间+超智驾"的产品定位引发关注,社交媒体上有人喊"终于等到国产旅行车支棱起来",也有人质疑"旅行车在国内就是小众玩意儿,能卖得动吗?"

但仔细分析,这款车的出现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从2023年华为宣布"不造整车只做智选"开始,鸿蒙智行就在思考如何在细分市场找到突破口。旅行车这种兼顾轿车优雅与SUV空间的车型,在欧洲占家用车市场30%份额,为何在国内一直火不起来?

享界S9T搭载的华为乾崑ADS 4智驾系统、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华为途灵平台等黑科技,能否让国内旅行车市场从"冷板凳"变"主桌"?

享界S9T终于揭开了最终面纱。华为智选车与北汽的深度合作藏着什么底牌?-有驾

第一部分:——为什么选择旅行车赛道?华为智选车与北汽的深度合作藏着什么底牌?

说起旅行车在中国的历史,其实并不算短。早在2000年代初,那会儿马自达6 Wagon、沃尔沃V60这些进口旅行车刚进入国内市场,确实吸引了一批懂车的人。

那时候开着辆旅行车出门,绝对算是"品味"的象征——既不像轿车那样拘束,也不像SUV那样张扬,低调又实用。

但好景不长,这些车最后都没能在国内扎下根来。

为啥?

说白了就三个原因:第一是贵得离谱,进口旅行车比同配置的三厢轿车贵出30%到50%,一般家庭根本消费不起;第二是使用场景太单一,国内消费者买车更看重"面子工程"和实际空间,旅行车两头不讨好;第三是车企压根没兴趣推,合资品牌靠SUV赚大钱,自主品牌忙着冲销量,谁有心思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小众车型?

但到了2025年,整个市场环境已经天翻地覆。

享界S9T终于揭开了最终面纱。华为智选车与北汽的深度合作藏着什么底牌?-有驾

新能源技术的成熟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传统燃油旅行车因为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布局限制,要么牺牲后备箱空间,要么影响驾驶性能,怎么调都不完美。但纯电或增程平台就不一样了,没有发动机舱占地方,底盘可以做得更平整,重心更低,空间利用率拉满。

用户画像变了,现在30到45岁这批购车主力军,他们经历过SUV大战的狂轰滥炸,也见识过各种花里胡哨的功能,现在反而更追求实实在在的体验。

有调研数据显示,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在抱怨同一个问题\:SUV坐后排确实憋屈,腿部空间不够,长途坐着跟蹲小板凳似的;轿车倒是舒服,可后备箱那点空间,周末带全家露营,光帐篷和睡袋就塞不下,更别提自行车、烧烤架这些家伙什儿了。

市场上要么是七座MPV那种"保姆车"形象,要么是两厢小车装不了多少东西,真正能兼顾"优雅+空间+驾控"的选择,几乎是一片空白。

享界S9T就是瞄准这个痛点来的。

这款车背后站着两个实力选手:华为负责"大脑"和"神经系统",北汽负责"骨架"和"肌肉"。北汽这些年在乘用车市场虽然声量不大,但底盘调校和车身工程方面的积累可不是盖的,当年跟大众合资那些年,人家把德国人那套严谨的工程标准学了个遍。

华为就更不用说了,鸿蒙座舱、智驾系统、激光雷达,这些年在汽车圈刷的存在感比很多传统车企都强。

两家一拍即合,定下来的目标也够:"不搞低配凑数那一套,对标豪华品牌旅行车"。

据了解,光是车顶行李架这一个细节,工程团队就反复测试了几百次。

享界S9T终于揭开了最终面纱。华为智选车与北汽的深度合作藏着什么底牌?-有驾

普通旅行车的车顶架最多承重50公斤,放个小帐篷还行,稍微重一点的装备就不敢往上放。享界S9T硬是把这个指标做到了100公斤,而且还能保证高速行驶时车身不变形、风噪不增加。

后备箱空间更夸张,基础状态下容积就已经达到同级领先水平,后排座椅放倒之后,雪板、山地车、露营全套装备一股脑儿塞进去都没问题。

价格策略上,华为这次也算是下了狠心。

30.98万元起步,这个定价把沃尔沃V60、奥迪A4 Allroad这些传统豪华旅行车比下去了——同样配置的V60落地要40万出头,A4 Allroad是要45万往上走。

差出来这十几万块钱,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

而且享界S9T还有个优势,就是华为智选车这块金字招牌。虽然华为自己不造车,但鸿蒙智行这几年攒下来的口碑摆在那儿,消费者天然就会觉得"华为参与的车,技术配置肯定不会差"。

再加上北汽在制造端的质量把控,这个组合确实有点"强强联手"的意思。

这款车能不能真正打开市场还得看后续表现,但至少从产品定位和定价策略来看,享界S9T已经把牌打出去了——它要做的不是小众玩家的"情怀车",而是能让更多普通家庭接受的"实用好车"。

第二部分:——享界S9T到底藏着什么"黑科技"?华为ADS 4+途灵平台能否重新定义旅行车?

很多人一听旅行车,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印象就是"长得像轿车的面包车"。

享界S9T终于揭开了最终面纱。华为智选车与北汽的深度合作藏着什么底牌?-有驾

这种刻板印象可不是空穴来风,早年间那些进口旅行车,外观确实比较保守,内饰也谈不上多少科技感,就是空间大一点而已。

但享界S9T完全不是这个路子,它把"科技武装到牙齿"这事儿做到了极致。

先说最核心的智驾系统,华为乾崑ADS 4这套方案在业内已经算是第一梯队水平了。

它用的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融合感知,说人话就是"眼神儿好使,脑子反应快"。城区智驾覆盖的场景非常广,比如遇到环岛自动识别该从哪条车道进出,看到路边有临时停车位能主动提醒你要不要停,甚至能预判行人横穿马路提前刹车。

有媒体提前试驾的时候特意测试了晚高峰的复杂路况,反馈回来的评价是"跟车、变道都稳得很,方向盘修正动作特别小,完全不会让乘客感觉到车在左摇右晃"。

这种体验对家庭用户来说太重要了,尤其是带着老人孩子出门,谁都不想坐在车里跟坐船似的晃来晃去。

鸿蒙座舱这块也做得很实在。

后排配了独立屏幕,支持投屏追剧,长途旅行的时候孩子在后面看动画片,大人在前面安心开车,互不干扰。

副驾驶前方还有个折叠小桌板,带无线充电功能,放手机、放水杯都方便。

车机和华为全家桶设备的联动,出门前在手机上设置好车内温度,走到车跟前车里已经凉快了;到家之后车机自动把行程数据同步到手机,提醒你明天露营装备别忘带。

这些功能听起来好像不起眼,但用习惯了之后真的回不去。

享界S9T终于揭开了最终面纱。华为智选车与北汽的深度合作藏着什么底牌?-有驾

传统车机那种"点半天反应不过来,语音识别听不懂人话"的体验,跟鸿蒙座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底盘和动力系统上,享界S9T也没含糊。

全系标配空气悬架加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CDC,再配合华为途灵平台3.0的调校,这套组合带来的效果就是"该硬的时候硬,该软的时候软"。

过减速带的时候悬架主动吸收冲击,传到车内的震动非常轻微,就是"咚"的一下过去了,没有多余的余震。

高速过弯的时候车身侧倾控制得特别好,不会让人觉得飘或者晃,信心十足。

动力方面有增程版和纯电版可选,增程版综合续航能跑1355公里,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

北京到上海一千多公里,中间完全不用考虑补能的事儿,一口气就能开到。

纯电版的CLTC续航虽然没有增程版那么夸张,但应付日常通勤和周边短途游绰绰有余。

细节设计上,享界S9T的用心程度让人挑不出毛病。

享界S9T终于揭开了最终面纱。华为智选车与北汽的深度合作藏着什么底牌?-有驾

车顶行李架预留了扩展接口,想装车顶帐篷或者载货箱都能上;后备箱配了220V电源插座,户外露营的时候接个小冰箱、煮咖啡机完全没问题;车门下方还藏着隐藏式雨伞槽,下雨天拿伞特别方便。

不用说那套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夜间行车的时候照明范围和清晰度吊打传统卤素灯和普通LED灯。

还有全维防碰撞4.0系统,前后左右各个方向都有传感器监控,倒车、转弯、变道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会提前预警,甚至能主动刹车避免碰撞。

这些配置单独拎出来可能不算稀奇,但全部堆到一辆30万出头的车上,性价比就凸显出来了。

对比那些传统旅行车,要么只有空间没智能,开起来跟十年前的车没啥区别;要么配置堆得挺全,但底盘调校拉胯,开起来笨重得要命。

享界S9T算是真正做到了"智能、实用、好开"三个维度都不偏科。

第三部分:——旅行车在国内一直火不起来,享界S9T真能打破"小众魔咒"吗?

说到旅行车在国内的遭遇,真的挺让人唏嘘的。

明明在欧洲市场能占到家用车销量30%的份额,到了中国就成了"非主流",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复杂。

享界S9T终于揭开了最终面纱。华为智选车与北汽的深度合作藏着什么底牌?-有驾

早年间旅行车卖不动,主要还是价格太高、场景单一、车企不重视这三座大山压着。

进口旅行车动辄五六十万,这个价位普通家庭根本够不着;即便有钱买得起,日常使用场景也很尴尬——工作日开着去公司,同事会觉得你"装";周末带家人出游,七大姑八大姨又会问"这车怎么看着像面包车"。

文化认同感没建立起来,消费需求自然就起不来。

车企看到市场反应冷淡,也就不愿意投入资源搞研发和推广,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

但现在的市场环境跟二十年前完全是两码事了。

新能源技术的普及彻底解决了旅行车"性能和能耗难兼顾"的老问题。传统燃油旅行车因为车身更长、更重,油耗往往比同级别轿车高,这对消费者来说是笔不小的持续开支。

但纯电或增程平台就没这个烦恼,电机的能量转化效率本来就比燃油发动机高,再加上底盘布局更合理,能耗反而比SUV还低。

其次是消费人群的变化,现在主力购车人群是80后、90后这批人,他们经历了中国汽车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见识过各种车型,审美和需求都更成熟。

他们既想要SUV的大空间,又不想牺牲轿车的驾驶质感;既追求实用性,也在乎颜值和格调。

旅行车恰好能满足这些"既要又要还要"的需求。

第三是生活方式的变化,这几年露营、自驾游、户外运动特别火,朋友圈里隔三差五就能看到有人晒露营照片。

享界S9T终于揭开了最终面纱。华为智选车与北汽的深度合作藏着什么底牌?-有驾

这种生活方式对车辆的装载能力和通过性都有要求,SUV虽然能装,但开起来笨重、油耗高;轿车虽然好开,但空间不够用。

旅行车正好卡在这个甜蜜点上。

享界S9T的信心来源就在于抓住了这些变化。

从产品定位来看,30.98万元起的价格把目标用户圈定在中产家庭——这个群体有一定消费能力,也愿意为品质和体验买单,但同时又对性价比有要求,不会盲目追求豪华品牌。

从功能设计来看,它真正解决了"带娃露营、周末短途、商务接待"这三大高频场景的痛点。

后排能装儿童安全座椅,空间足够宽敞,孩子坐着不憋屈;后备箱能装下全家人出游的所有行李和装备;外观比SUV更优雅低调,开去见客户也不会显得太张扬。

从品牌影响力来看,华为智选车虽然自己不造车,但"鸿蒙智行"这块招牌已经立起来了,消费者对华为的技术实力有天然的信任感。

据报道,享界S9T在8月18日开启预售之后,24小时内小订就突破了2万台,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市场对这款车的认可度。

当然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

旅行车的文化认同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国内消费者长期以来形成的"SUV=高端大气、轿车=中规中矩"的观念很难短时间内扭转。

享界S9T终于揭开了最终面纱。华为智选车与北汽的深度合作藏着什么底牌?-有驾

享界S9T要做的不仅是卖出去一辆车,通过产品力和用户口碑,逐步改变大家对旅行车的刻板印象。

另外竞品也不会坐视不理,据说其他几家头部新能源车企也在筹备类似定位的车型,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享界S9T能把月销稳定在5000台以上,甚至冲到万台级别,那绝对会引发整个行业的关注,其他车企也会重新评估旅行车市场的潜力。

到那时候,旅行车在国内从"小众"走向"大众"就真的有希望了。

第四部分:——网友都在问这些问题

旅行车真的适合中国家庭吗?

享界S9T能卖得过SUV吗?

这段时间关于享界S9T的讨论特别多,网友们的疑问也很集中,我挑几个最典型的问题聊一聊。

就是"旅行车后备箱那么大,平时开起来会不会特别费油或者费电?"

这个担心其实有点多余。

很多人以为车身大就一定耗能高,但实际上旅行车的风阻系数普遍比SUV低不少。

享界S9T终于揭开了最终面纱。华为智选车与北汽的深度合作藏着什么底牌?-有驾

SUV因为车身高,迎风面积大,高速行驶的时候风阻影响特别明显,能耗蹭蹭往上涨。

旅行车就不一样了,它的车身线条更流畅,风阻系数能做到0.25到0.28之间,和轿车差不多。

享界S9T的增程版综合续航能跑1355公里,这个数字意味着即便是长途自驾,中间也不用频繁找充电桩或者加油站。

纯电版的续航表现虽然没有增程版那么夸张,但应付城市通勤和周边游完全够用。

而且因为底盘更低,高速行驶的时候风阻影响更小,续航达成率反而比同级别SUV高出。

所以"旅行车费油费电"这个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SUV这么火,旅行车会不会只是小众玩具?"

这个问题得分两方面看。

短期来看,旅行车在国内确实还是小众市场,毕竟文化认同和消费习惯不是一两年能改变的。

享界S9T终于揭开了最终面纱。华为智选车与北汽的深度合作藏着什么底牌?-有驾

但往长了看,这个市场的潜力绝对不容小觑。

参考欧洲市场的数据,旅行车能占到家用车销量的三成,为什么?

因为它真的能满足大多数家庭的实际需求——既不像SUV那样笨重费油,也不像轿车那样空间局促,是个"中庸之道"的最优解。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驾驶乐趣"和"空间实用性"的需求不断升级,旅行车完全有可能从小众走向大众。

享界S9T的优势就在于,它用华为的智驾系统和鸿蒙座舱降低了体验门槛,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旅行车的好处。

而且价格定得比豪华品牌便宜十几万,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吸引力太大了。

从预售数据来看,24小时小订破2万台,这个成绩已经说明市场反馈相当积极。

只要产品力够硬,口碑起来了,后续销量爬坡是早晚的事儿。

第三个问题是"和同价位的SUV比,旅行车到底值不值得买?"

这个得看具体需求。

如果你平时经常跑非铺装路面,比如经常去工地、走山路,那SUV的高离地间隙确实有优势,通过性更好。

但如果你主要是城市通勤加偶尔周末出游,那旅行车绝对是"六边形战士"。

坐姿比SUV低,接近轿车的感觉,长途驾驶不会腰酸背痛;后备箱又比轿车大得多,露营装备、自行车、钓鱼竿什么的都能轻松装下;操控也比SUV灵活,过弯、并线的时候车身响应更快。

旅行车的外观更优雅低调,不像SUV那么张扬,开出去既不会让人觉得你"暴发户",也不会显得太平庸。

对于那些既要实用又要格调的消费者来说,旅行车真的是个很好的选择。

享界S9T在这个基础上还加了华为的智驾和座舱,科技配置拉满,性价比吊打同价位的合资SUV。

总的来说,享界S9T到底能不能打破旅行车的"小众魔咒",还得看产品力和市场策略能不能持续发力。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这款车在技术配置、空间设计、价格定位上都做得相当到位,剩下的就看华为和北汽怎么把这款车推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了。

如果后续的用户口碑起来了,销量数据也能稳住,那旅行车在国内市场"翻身"就真的有戏了。

结语:——旅行车市场沉寂多年,享界S9T是"点燃火种"还是"昙花一现"?

从2025年9月享界S9T正式上市这个节点开始,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个新趋势的萌芽:当科技企业华为遇上传统车型品类旅行车,当用户需求碰撞上产品定价,那些曾经被定义为"小众"的东西,完全有可能撕开市场的一道口子。

享界S9T凭借华为ADS 4智驾、鸿蒙座舱、华为途灵平台这些黑科技,再加上北汽在底盘调校和车身工程上的深厚积累,还有比豪华品牌亲民十几万的价格,确实给了旅行车市场一个全新的可能性。

这款车能不能最终引爆市场?

三到六个月后的销量数据会给出最答案。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它已经让整个行业重新开始思考——什么才是中国家庭真正需要的"好车"?

不一定非得是高大威猛的SUV,也不一定非得是中规中矩的轿车,旅行车这种"兼顾优雅、空间、驾控"的选择,同样值得认真对待。

如果享界S9T能够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力和用户口碑证明自己,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款车那么简单,而是开启了一扇通往新细分市场的大门。

至于能走多远,就看接下来华为和北汽怎么把这把火越烧越旺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