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数字挺容易让人记住的——3713亿,不是彩票号码,也不是某个新晋偶像的微博热搜,而是比亚迪上半年的营收数据。天气热得像进了高温焖罐,有人却能在这样的“桑拿天”里,依旧呼啦啦进账。这时候,身在案发现场的我,先找个空调口蹲下,掏出这份半年报,开始分析里面的“血渍”和“指纹”。
其实,比亚迪的现场不像想象中那么喧哗。外界一片“看空”声,有如案发现场围观群众窃窃私语,但官方还未出示报告前,谁都难以判断那个最后的“凶手”是谁。终于,报表来了,像DNA鉴定结论一样,把短暂的幽暗和揣测击个稀巴烂。营收3713亿,同比增长23%;净利润155亿,同比增长14%;研发投入309亿,同比+53%。数据一发布,众多猜测瞬间崩塌,就像悬疑小说的最后一章,一刀封喉。
如果你我都是侦探,这时候就要对照案情,看看与比亚迪同一“案发时间段”里,其他“犯罪嫌疑人”过得咋样。宝马、奔驰营收分别掉了8%和9%,特斯拉、大众、丰田、福特,净利润动辄缩水三分之一,斯特兰蒂斯居然直接亏出去一个小目标。而比亚迪不光没有探头自首,反而顺手递上了一份闪着金光的陈述书,把那些曾在样板间炫耀肌肉的海外巨头拍得服服帖帖。
有人说,比亚迪这也不算“炸裂”。其实,炸裂是好莱坞的爆炸场面,是真假难辨的断臂特效。资本市场更喜欢一种默默“殃及池鱼”的冷处理——你跌我涨,我不喊痛,只看你脸色煞白。所以,比亚迪这半年报的意义并不在于某个单项数据超出预期,而是把同行们的衰落和自己的突围摆在一起时,形成的那种张力,像案板上的刀痕,无需多言,已然深刻。
更有意思的是309亿研发投入,比本年度净利润都多出一倍,直接让人怀疑是不是搞错了位置,研发部成了现金奶牛,财务部倒成了“菜市场阿姨”。但细细一想,也就释然。研发的本质并非短平快的业绩秀,而是厚积薄发。有些年头辛勤种地收获不好,但只要不是坐吃山空,总有等来“超级e平台”的那天。比亚迪砸钱砸得有声有色,搞得同行有点想报警又找不到派出所。
很多人说比亚迪负债高,但有一类负债叫“无息负债”——这就是金融的黑色幽默。别人借钱要讨好银行,比亚迪却能手握1561亿现金,只有416亿的有息负债,而且一年来财务费用居然是负数。花自己钱还顺手赚点,属于财会行业的小确幸。相较之下,不少海外车企玩的是高杠杆艺术,股东看得眉头紧蹙。比亚迪的财务状况,乍看不如人,细看其实和侦探走访现场一样,总能嗅到背后那股稳健的脚步声。
纳税271亿,相当于每天拎着1.5亿去交公粮。有人调侃,这种交税速度,大致等于你喝一杯奶茶的工夫,比亚迪又用纳税人的钱给国家“打了个电话”。社会责任感,从不是浮在空中的广告词,而是财报里不动声色的流水线。
销量突破249万辆,出口暴涨130%。有人专门去数了一下比亚迪现在已经进入的国家,有112个,遍布意大利、巴西、西班牙,甚至在新能源最难啃的骨头里也已插旗为王。全球市场风浪不断,历史中的汽车帝国有的早已名存实亡,谁能想象一个二十多年前还只有三五百人的民营企业,现如今能在群狼环伺中咬下最大一块肉?
“技术为王”这口号,在比亚迪这里就不是喊出来的。2100亿累计研发投入,全球专利授权量第一,真金白银的数据就是最有力的铁证。天神之眼、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这些听起来像黑客帝国里的操作系统,实际是比亚迪把线路板、算法和供应链死磕到极致后的成果。
推演到这里,其实得承认,这世界上没有三十年换不完的DNA,也没多少案情会永远扑朔迷离。资金、技术、市场、现金流、负债率,每个数字背后都是血与汗的沉淀。比亚迪之所以“炸裂”,不是因为它每一步都踩着理想曲线,而是在内外交困的车市里,依然能一年365天保持呼吸平稳。
当然,这样的半年报也不是无懈可击。比亚迪依然面临着国际政治环境、技术突围的极限挑战,甚至于销量增长的天花板。这就像办案,线索再清晰,凶手也可能意外脱轨,所有光鲜背后都是随时可能出现的“反转”。
不过,研发投入重压下,企业还能否保持利润的持续增长?国内市场最终会否无可奈何地触顶?新能源技术遥遥领先的今天,明天的“下一代凶器”又将出现在哪里?这些都是尚未破解的悬案。
作为旁观者,我的结论一向冷静克制。比亚迪这一波,确实够狠。但案件没完,牌桌还在,天知道哪一天风向就会变。
写到这里,我倒更希望有一天能坐在某个车企的财务办公室里,听他们自嘲一句:“我们现在唯一能比亚迪的,可能也就剩下——比你更想赚点钱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比亚迪的决策层,手握前所未有的成绩单,接下来会怎么出牌?也许,这才是今年汽车圈里,值得继续追问的谜题。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