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又炸锅了?相信不少车主看到“奔驰和阿斯顿马丁召回”这事,第一反应估计全是“哎哟,这回又是谁家的高端货玩儿脱了”?
眼瞅新闻上说EQE、GLC、还有那英伦血统的Vanquish都卷进来了,老司机小白都能嗅到一丝不妙。
你想啊,谁能想到挥着钞票买的豪车,正气凛然地在大街小巷刷优越,可突然有一天,厂商来个邮件通知你,“哥们,咱家那车可能方向盘要松了,赶紧回来瞅瞅吧”?
不得不说,这画面既荒诞,又让人好一通无语。
不过嘛,谁让这年头,技术够复杂,车够智能,毛病也够“聪明”,一旦组团犯错,动静都不小。
其实想想也正常,毕竟所谓豪华品牌也不是“天神下凡”,工厂流水线上上万零件扭来夹去,漏点小螺丝、疏忽个小代码,雪球就越滚越大。
可问题来了,奔驰阿斯顿这么有逼格的厂牌,到底是哪步路没走对?
咱也来刨一刨这个谜团,看看背后究竟藏着啥大坑。
话说回来,奔驰这回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典范了。
数千辆新潮EQE、GLC各路牛车,居然全“约”在一起掉链子,还如此默契,都是那个转向连接器的螺栓没拧过肩膀——是哪个工人春节快乐后差点打瞌睡了?
开玩笑,毕竟这事可大可小,“拧一颗螺丝”听着像逗你乐儿,其实事关方向掌控,说白了就是“命根子”活。
要是拧得不结实,咱们开着开着,那 steering 就豁出去找自由了,心里苦涩的味道你品品。
更何况,这毛病不是机器自己会长,是生产流程里人手没做到位。奔驰道上好评无数,流水线也开得再顺,总不怕一颗小小的松螺丝像蝴蝶翅膀搅乱一锅粥。
往大了想,一辆车几十万个零件,哪怕99.99999%都在线,剩下那几个“小淘气”混水摸鱼,也能让工程师抓耳挠腮。
看看,问题爆出也很随性——一司机听见嗡嗡异响,回去维修师傅一查,这才发现是拧紧那步疏忽了。
这里头信息量够大:
第一,人家厂商不是见红才认错。今年7月才有个保修事件,奔驰立马动作,调查-通报-召回,一条龙跑得比6.0T发动机还快。
第二,这不是啥大面积翻车,3749辆,不过是个别车型,且至今也就一例索赔,预警做得刚到点儿。
你说厂家不负责?也不是。
但网友调侃:“又是卖十几二十万的‘紧急感受豪华’!”
其实再往细了琢磨,奔驰这波召回也反映一个行业通病:流程自动化一旦被“惯性”迷了眼,细节就容易“溜号”。几十年来国内外大厂召回案层出不穷,今天的“拧不牢”,昨天的“电子故障”,背后都是流程管理那点老问题。事后补救没毛病,前期纰漏靠信念不行,这才是真正的尴尬。
至于修复方案,说简单也简单,说麻烦也麻烦。售后小哥分分钟给你的 steering connector 来一波“断舍离”+“情感升温”,螺栓重新拧紧——听着像搞对象吵架后重新抱抱,实际可关系到乘车安全。
理想情况下,车主等通知进店服务,前后折腾一趟也算体验了一次“豪车客服文化”吧。
但吐槽归吐槽,至少恶性事故压根儿没泛滥,不算超级大雷,人心多少能定点。
一边奔驰自找“松劲”,另一边阿斯顿马丁也没闲着。
这家英国老爷车品牌,浪漫气质一贯没变,结果“真空泵罢工”就给品牌脸面添了点小尴尬。
2025款Vanquish,明明离量产推新还远着呢,居然揪出来个泵不转。
要搁咱老百姓小轿车,啥叫真空泵失效?大白话说,就是车主踩刹车有点腿软,车没法好好减速。
而且一路调查发现——起因是荷兰那边5月报了一起事故,把锅甩回了某个不该存在的故障码P050FFF。
这下好了,供应商把人家的冗余代码照搬进了马丁大脑,一处小小的程序“遗迹”变成了制动总阀门。
要命的是,故障又“邻里齐聚”,俩同类型事故跟上,三次被这神秘代码“教做人”。你说这事要是让邦德知道了,非得气得头发多白一根。
解决办法倒也直接——刷掉用不着的P050FFF,换上一波新软件。听起来完全不像机械活儿,更像车圈化身“码农”,操作键盘删bug。
可别着急,这编程活儿不是你在家下载App那样潇洒;豪车车载系统动辄几层加密,刷机还得亲自去售后服务站蹲守,美其名曰为安全负责,实则就是OTA还不够智能,不过也能理解。
最夸张的,修一回最多3小时,着急赶时间的小伙伴可得攒够耐心,顺带检查下还有没有“隐藏任务”。
细细想想,这两个召回其实都不是“天灾”,一切皆因小疏忽小懒惰,生产环节“踩雷”、软件工程“老茧”,落到最后都变成了终端车主要多跑一趟维修站的“麻烦事儿”。
说现实一点,车主原本就是奔着“无忧无虑”去的,结果还是“豪车轮下也难免尘埃”。
更何况,这年头谁家科技企业敢拍胸脯保证零失误?
硬件出纰漏、软件留尾巴,都是现代工业流水线的副作用。
想当年丰田、本田这些品牌出事,召回简直是年度大新闻,现在反倒成了汽车发布会后的“常规话题”。
消费者吐槽归吐槽,谁能保证自己全凭运气买到永不坏的车?没戏!
车厂召回是责任,也是无奈;要是封锁消息捂盖子,那才真叫“敬业失格”。
换个角度看,奔驰、马丁这么大的名牌,真有勇气把锅端出来、顺道给大家修好,起码比作壁上观的厂商厚道点。
或许这也能给整个汽车圈敲个警钟:不管品牌多高段位,车厂铺张也好、性能神器也罢,安全二字才是真金白银。擦亮眼盯细节,哪怕是身价百万、气场几米的豪华座驾,也不能容忍一颗螺丝松松垮垮。
毕竟,咱开车上路,不是和命开玩笑。
尾声聊两句,召回这事说大了是制造业自身的体检,谁都不想被枪口指的就是自家牌子。
但说小了,其实每个用户得到保障,工艺流程变得更严谨,长远都是好事一桩。
有趣的是,每当一轮召回浪潮涌现,总会有网友吼:是不是“车主又多了次免费维护”?事实上,有毛病赶紧治,才是用户利益最大化。
没毛病被盯上,也算捡了“心安”,车主可以更安心地享受四海八荒的风,继续嘀咕:“以后还敢不敢偷懒了?”
话说回来,你觉得豪车频发召回,是行业成熟的表现,还是品牌管理的失位?
你有被卷进过类似“召回通知”嘛?留言说说你的故事,咱们一起吐吐槽!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