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的最新财报一出,一场“烧钱”大戏再度登场。190亿元的季度营收看似令人眼前一亮,但亏损近50亿的结果则让人深吸一口凉气。伴随着毛利率的小幅提升和“降本增效”的运营,一切似乎都透露着一个弥漫着希望的气息。然而,再仔细掂量一下财务数据,蔚来的发展步伐,或许正在走钢索。
先说营收,蔚来第二季度实现了同比增长9%,这在现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不算出彩,但好歹也算维持住了增长态势。然而,对比这190亿的营收,亏损49.95亿元的包袱却异常沉重,这是什么概念?几乎每赚进四块钱,就损失一块多。李斌虽然在财报中乐观地强调财务结构性转好的“良性循环”,但烧钱的速度目前来看,依然让人捏一把汗。
再看毛利率。这块数据在财报中似乎被轻轻点缀了一下,让人以为能看到点亮眼表现。9.7%提升到10%,对比同期也只有微弱的进步。不少车企的毛利率已经拉到了20%甚至更高,蔚来在这一战场上却还在原地跑步。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汽车毛利率的下滑,从去年同期12.2%跌到现在的10.3%,可谓“赔本赚吆喝”的写实版。
虽然蔚来声称已经启动全面组织优化,但财报里那个“负股东权益”数据却异常扎眼。流动负债622亿,而流动资产仅有525亿,这种账面结构怎么看都有点像个即将拉响警报的金融地雷。更直观的是,应付账款 周转天数从去年197天延长到220天。换句话说,供应商的钱拖得时间更长了。别忘了,这可是连17家大型国内车企都集体承诺缩短账期的背景下的表现。一拖再拖,这对蔚来自身的信用环境可不是啥好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同行的表现。理想汽车不仅营收持续大幅攀升,还直接扭亏为盈;零跑都能实现盈利;小鹏更是在盈利拐点上徘徊。唯独蔚来,亏损依旧占据“新势力第一”的座席。这场新能源车企的竞技赛跑,蔚来似乎始终未能接近终点线,让人不禁冒出个疑问:它到底跑得快还是跑错了方向?
当然,财报也有亮点。扣除股权激励费用后,蔚来二季度研发费用同比环比都下降了,这一定程度上释放了降本信号。然而,这种投入减少,会不会影响技术创新?新能源市场的竞争越发卷得厉害,谁家技术一旦停滞,就可能直接被市场扫地出门。
更让人迷惑的是,蔚来的营销和宣传费用也明显下降了。诚然,节约成本是一种策略,但市场竞争这么凶险,品牌曝光度如果受损,那交付的增长还能保住吗?三季度目标交付8.7万到9.1万辆,营收目标高达218亿到228亿,蔚来能否达成自我设定的“小目标”,目前来看,悬念不小。

这场亏损与业绩之间的角力,究竟能不能迎来反转呢?蔚来汽车在财报中憧憬“良性循环”,但面对负债的堆积如山和盈利的遥不可及,我们如何定义它的“良性”?或许只有李斌才知道答案。而作为看客的我们,只能等着等。等蔚来,或者等起风转晴的一天。问题是,这一天会不会迟迟不来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