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保时捷女销售牟倩文9月再夺销冠,自称国庆要工作7天,只休1天,曾两年卖出340辆保时捷
家人们谁懂啊?一个卖保时捷的小姐姐,国庆8天假期,自己工作7天,仅休息1天。两年卖出340辆百万豪车,揽下3.4亿销售额。网友却酸了:“不就是靠脸吃饭?”她反手一个报警,客户集体为她撑腰!这年头,努力的人反而要被泼脏水?今天咱们必须唠明白!
牟倩文爆火后,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盯着她的脸蛋和职业装直呼“女神”,还有人信誓旦旦说:“卖车这行,美女才有捷径!”可事实真这么简单?济南宝马销冠张增威,一位其貌不扬的90后小伙,一年交车278辆,月入最高17.8万,直接甩出硬核证据——这行业,专业和诚意才是硬通货!
那些张口闭口“靠脸吃饭”的人,怕是没见过牟倩文凌晨回复客户消息的聊天记录,也没看过她为了一场交车仪式折腾到深夜的朋友圈。漂亮能吸引第一眼关注,但能让客户真金白银掏百万买单的,永远是靠谱的服务。举个栗子,你会因为服务员长得帅就天天去同一家餐厅消费吗?不会吧!说到底,成年人买东西,看的还是值不值。
更讽刺的是,某些人一边羡慕高收入,一边又给成功者贴标签。仿佛承认别人“够拼”就等于否定自己“不够努力”。这种心态,像极了考试不及格却怪同桌复习太用功——酸葡萄心理能不能收一收?
国庆8天假,牟倩文干了7天活。这节奏让不少网友直呼“卷王”,但也有人质疑:这么拼图啥?是不是公司压榨?据她自己透露,假期主动加班是为了跟进潜在客户,而且公司按制度给足加班费。换句话说,人家乐意挣这份钱,也担得起这份累!
反观某些键盘侠,自己躺平还嫌别人跑太快。要知道,销售行业的收入永远和付出成正比。牟倩文能两年卖340辆车,相当于平均两天成交一台保时捷。这背后是多少次被拒绝后的微笑?多少次深夜背产品参数?说句扎心的,有些人上班摸鱼的时间,都够人家签个订单了!
当然,咱不是鼓吹“996就是福报”。但换个角度想,如果努力的人反而要被嘲讽,那以后谁还敢光明正大搞事业?社会需要的是对多元价值观的包容——有人选择安逸,有人追求拼搏,各自尊重它不香吗?
“保时捷销冠年薪300万!”这传闻一度炒得沸沸扬扬。牟倩文亲自辟谣:实际收入几十万。可网友又算了笔账:济南宝马销冠卖便宜车都能年入80万,她这百万豪车提成不得翻倍?说实话,销售行业的薪资结构就像开盲盒,底薪也就几千块,大头全看提成。淡季喝西北风、旺季赚到手软是常态。
但为啥大众对高收入这么敏感?大概是因为“幸存者偏差”——我们只看到山顶的销冠,却忘了山脚下还有无数月薪五千的普通销售。就像追星族总觉得偶像日入208万,其实十八线演员还在为房租发愁。这种认知差距,让“年薪百万”成了某种符号,仿佛贴上了就能一步登天。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总有人觉得高收入必然伴随潜规则?仿佛诚实劳动不配赚大钱。这种思维,本质上是对公平竞争的无意识否定。
“她客户都是靠特殊手段拉的!”这类恶意揣测一度甚嚣尘上。牟倩文直接报警处理,警方介入后造谣者认怂道歉。更暖心的是,老客户们自发组团发声,有人晒出她精心准备的交车仪式照片,有人提到“她朋友圈全是带孩子日常”,用事实打脸谣言。这剧情是不是很眼熟?就像班里考第一的同学总被传“作弊”,公司升职快的员工常被猜“有关系”。有些人宁愿相信阴谋论,也不愿承认:也许,人家就是比你厉害那么一点点。法律武器固然能惩治造谣者,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心态的转变。如果每次有人成功,我们第一反应是“他凭什么”而不是“他多努力”,这种环境只会让认真做事的人寒心。
牟倩文反复强调:“真诚和专业才是核心。”这话听着像鸡汤,但细品全是干货。有客户透露,她能准确说出保时捷每款车型的发动机参数,甚至比官网资料还详细。这种功底,可不是眨眨眼就能练成的。再看宝马销冠张增威,他的秘诀是“把客户处成朋友”。客户生日送祝福,车子保养提前提醒,甚至帮忙推荐幼儿园。这种超越交易本身的服务,才是留住人心的关键。说白了,现在谁也不是傻子,一次靠话术成交,下次人家还找你吗?行业标杆的存在,其实在抬高整个领域的水平。当消费者习惯了牟倩文式的专业服务,其他销售还敢只会说“亲看看这款”吗?这就是良性循环——卷服务总比卷价格强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