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我:一台15万级别的MPV,到底能有多少“豪华感”?我不会急着拿数据轰炸你,而是想让你脑补这样一个场景——
雨天的城市边角,医院门口、幼儿园门口,路边停着一排别克GL8或者埃尔法,你站在路边,揣着预算看了看车价,不是不想买,只是那一串“2X.X万”、“5X.X万”的数字让人反复确认了下银行卡余额,最后一咬牙,还是坐进了自家那辆顶多四五个座位的小轿车。
现在,把时间往后拉一年,路边停着的,已经多了一排车头上写着“星海V9”的大家伙。旁边的人不再用“这车可真贵”来判定座驾身份,而是侧着头惊讶:“这车不是才十五万吗,怎么那么阔气?”
星海V9用14.99万的价格砸开了传统豪华MPV的大门,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的价格“砸锅卖铁”,而是一整套产品重新定义的“价值重构”——不是便宜得不体面,而是划算得难以忽视。
在汽车圈,价格决定地位。你很少见到15万级别车型与真正意义上的“中大型MPV”画等号,更别说插电混动、超长续航、本地制造商出品等一条龙待遇。市场上常见的别克GL8、传祺E8一类在价格上牢牢把控着区间,每一步都是对工薪家庭的预算压榨。星海V9把官价从17.99万拦腰一路降到市面实际成交14.99万,从心理上制造出了一种“买得起的大车”的错觉——实际上,这种错觉早就被MPV市场多年来的价格壁垒牢牢验证。
只不过,有人把它打破了。
我查了查参数,星海V9的5230mm车长和3018mm轴距不是数据炫技,而是实打实地反映在空间上——第三排可以4/6沉降放平,后备箱一瞬间胀到2616L,看着你家七口人的旅行箱,两只猫、一台折叠婴儿车,统统丢进去没压力。这些冷冰冰的数字,最终转化成了“日常用车不抓瞎”,不用再经历把孩子和奶奶分开坐、行李箱和尿不湿只能选一个的纠结时刻。
空间是MPV用户的刚需,一点没错,但只有空间就买账吗?在新能源成为“尝试后才后悔”的领域,续航和能耗才是用户的第二根神经。200公里CLTC纯电续航,看起来像是个不会被“用脚投票”的参数,再加上1300公里的综合续航——从北京直奔上海,理论上不用补能,当然现实里你还是会找个服务区喝口水。有一点必须承认,“里程焦虑”到了插混MPV身上已经不再是个悬疑片,而是变成了家庭剧的配角角色。每公里不到1毛2的电费,按月结算下来省下的钱够你孩子再补补课——这时候全家人终于可以平等地享受“用得起的大车”。
舒适与安全,这两个词在15万级别MPV身上永远保留着一丝不安。通常,大家都默认这个价格只能买到“基本盘”,但星海V9把高级座椅、四音区语音唤醒、双侧电滑门这些配置一股脑塞进来,只怕你会误认自己坐的是四十万的顶配。虽然并不稀罕见,但15万价位下还玩“母婴级材料”、“0溶剂胶”的健康理念,多多少少让人怀疑供应链采购是不是有什么奇技淫巧。至于L2级智能驾驶和三百六十度环景,站在检验事故现场的角度,我只希望这些“主动安全”真不是“虚了个标”,不过电池安全做到了30分钟极端不起火,至少让一心装孩子的爸妈晚上睡得踏实些。
行业里,MPV市场一直被认为是“收割利润”的区域,尽管很多品牌喜欢在广告里喊“理想家庭座驾”,但真要掏钱的时候,家庭用户往往才是第一个被价格劝退的人。而星海V9的普及姿态显得有些另类——既不追求天花板数据,也没装出高端腔调,反而憋足了劲想把插混、大空间、低能耗、实用舒适打成一锅“家常菜”。
这么“平衡”,也就容易被人调侃:“你是不是啥都想占点好处?”这一点上,产品经理肯定不如市场部门清楚——用户不想要最花的天赋,只想要都能用得上的“全能型”。在追求极致的大众文化里,这种温和的“普及主义”似乎恰到好处。
说到这里,不禁要自嘲一句:专业视角其实未必比用户更懂需求。作为一个研究现场、分析事故的人,见过太多家庭躲在紧凑型轿车里顾全大局,空间不够只好精简人口。每次看到星海V9这样的产品杀入15万级,心里还是难免敲响问号:到底是市场变得理性了,还是竞争变得疯狂了?
说到底,MPV的真正豪华不一定在于皮质座椅和按摩功能,而在于让一家人坐得下、用得住还不至于破产。星海V9是不是彻底普及了豪华MPV?时间自会给答案。或许下一次你在小区楼下,看见隔壁王叔叔用一辆没什么“身价”的MPV拉着一家老小出游,会明白“价值”这个词,远比“价格”更难被定义。
值不值得买?市场有没有被重构?家用MPV究竟要不要“豪华”?这些问题没标准答案,也不知道你会不会在评论区点个赞顺便留个言。但下次有人拿15万买MPV,不妨问一句:你想让家人坐得舒服,还是更在意自己的“体面”?或许,这才是价值与现实的真正悬疑。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