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聊P7背后故事:从造车劝雷军到200万新车布局
全新P7那天刚开完发布会,我在场外碰到一个提早来的老车主,他手里攥着个保养单子,说是顺路来看看展车。结果还没等他喝口水,销售就笑嘻嘻地说:“锁单破万了。”这话一出,他愣了两秒,“这么快?我当年订第一代等了仨月才提。”
何小鹏后来在媒体交流时也提到,这次的产能是按同级轿车前三去准备的,工厂那边不仅有P7,还排着别的车型。我脑子里闪过去年去肇庆基地参观的画面——焊装线像一条巨大的银色长龙,师傅们戴着耳塞走来走去,有人用粤语喊“留神啊”,因为旁边机器人正挥舞机械臂。
聊起价格策略,他说自己不喜欢那种“拧毛巾”式竞争,不管是对员工还是供应链。“卷”可以,但得卷科技、品质和服务。这让我想起一次试驾老款P7,在国道上遇到大雾,那套辅助驾驶系统稳得很,让我少踩几脚刹车。只是当时中控屏反应慢半拍,这回据说做了优化,还有VLA+VLM的大模型要推送上来。
关于这个VLA,我听懂了一半。他形容它像“小脑”,反应快;而VLM则更像“大脑”,逻辑推理强,但慢一些。今年9月Ultra版先OTA VLA软件,11月再免费升级硬件,把两个模型结合起来。他还直言,现在行业里的所谓L(Language)作用都偏弱,因为算力限制大,多数其实还是VA。我倒想起隔壁修理厂的小高曾吐槽:“现在这些智能系统啊,就跟年轻学徒似的,会干活但嘴笨。”
更有意思的是他谈到了劝雷军造车这事儿。当年2017年,两人在聊天时,他觉得小米的软件和硬件基因都适合跨进汽车圈。不过他说,如果是空手创业的人贸然下场,那真的是九死一生。我猜这话放在微信群里可能会被截成前半句,当段子传。
至于未来的新产品,他卖了个关子,说从10万多一直覆盖到200万以内都会有,包括全尺寸SUV。而且明后年的新品不少,有些跟现款完全不同,比如G6 2026年的改款,不会大动物理配置,而是在情绪价值上下功夫——让你坐进去就觉得“哎呦,这挺有意思”。这种改法花钱不多,却容易让老用户心痒痒。之前我认识的一位女司机,就是因为方向盘换成特别颜色,还加了香氛模块,就续订了一台更新版本。
另外听售后经理闲聊,全新P7底盘调校比上一代扎实,高速变道侧倾抑制好很多。但他提醒,新刹片前1000公里最好温柔点踩,否则容易出现轻微尖叫声,这是材质特性,不算质量问题。这种细节平常没人告诉你,都是维修间喝茶的时候才冒出来的话题。
最后离开发布会现场的时候,一个刚交完定金的小伙子拉着朋友指着展台上的Ultra版说:“年底OTA之后咱跑趟川藏线试试?”朋友翻白眼,“先把你的冬胎买好吧,上次冰雪路差点没给你送沟里去。”想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对他们新技术、新车型只是开始,更长的故事还在路上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