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清晨,城市的高架桥早已被早高峰的车流挤得水泄不通。
然而,就在这片“静止”的洪流中,东风奕派纳米06和东风奕派eπ007+,却如鱼得水,灵巧地穿梭于环线上。
方向盘的自动回正,车速随着车流的微妙调整,这并非老司机的高超技巧,而是“天元智驾”技术在舞台上上演的“自主大戏”。
从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出发,直至研发总院停车场,这短短38公里的沉浸式体验,让参与品鉴的专家们,对这两款车型细节之处的精心打磨,频频点头称赞。
10月27日,东风汽车研发总院汇聚了一场信息量爆炸的智能化品鉴会。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携同7位行业顶尖专家,与东风团队一道,通过38公里的城市智驾实测和多场景泊车体验,深入剖析了“天元智能”技术的创新成果,为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维度。
“‘天元智能’,一个年轻的品牌,正是因为年轻,才蕴藏着无限的潜力。”
东风汽车副总工程师、战略规划部总经理、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坦言。
他指出,放眼未来,人工智能的底层能力,已经成为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要素。
因此,东风将全力聚焦人工智能与智能驾驶领域,坚信这必将带来爆发式的增长优势。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也表达了观点:“此次莅临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品鉴‘天元智能’的创新成果,无疑是一个极具意义的开端。
接下来,我们汽车评价研究院将联合行业顶尖专家,持续关注‘天元智能’品牌的发展,并努力扩大其在汽车行业的深远影响力。”
10万级车也能“智驾自由”?
实测中的惊艳表现
在当天的品鉴会上,专家团率先体验了东风奕派纳米06与东风奕派eπ007+这两款重磅车型。
作为“天元智驾T100”技术首次应用的车型,东风奕派纳米06将高速领航辅助、记忆泊车等功能,成功下沉至10万级市场。
在武汉高架环线的实测中,该车无需依赖高精地图,便能实现自主上下匝道。
而作为东风奕派推出的全新轿跑车型,东风奕派eπ007+更是搭载了“天元座舱2.0”系统和“天元T200辅助驾驶系统”。
全系标配的地平线J6M辅助驾驶芯片与禾赛激光雷达,使其具备高快NOA功能,城市NOA(通过OTA实现),以及跨层记忆泊车等功能,实现了全场景端到端的智能辅助驾驶,充分展现了15万级电动轿跑在“性能+智能”上的双重价值。
“在狭小的车位里,几乎是一把就停到位了,比我自己开还要稳!”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建强,在体验了东风奕派eπ007+的泊车功能后,直言不讳地表示:“东风将智能驾驶技术落地到国民车型的做法,其价值不可估量。
我特意选择了极具挑战性的平行泊车位,东风奕派eπ007+能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一次性泊入,这种表现,已然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同济大学智能汽车研究所所长陈虹教授,则将目光聚焦于安全细节:“从城市高架到普通道路,‘天元智驾’能够根据具体场景自动调整其智驾功能,这种‘不冒进’的逻辑,充分体现了对用户安全的严谨态度。”
技术解密:“一核双机双元”体系,驱动“具身智能体”的未来
在深入的技术讲解环节,东风汽车智能化首席科学家、研发总院副院长陈涛,首次完整地披露了“天元智能”的技术架构。
他介绍道,东风汽车以“科技跃迁3.0战略”为指引,构建了一个以“太极大模型”为核心,以“天元架构”为支撑的技术体系。
同时,通过布局“天元智控”和“天元智云”,形成了四大技术底座和四大智能产品的完整生态。
“汽车智能化,绝非功能的简单堆砌,而是要实现从‘冰冷的机械工具’向‘能够感知、能够决策的具身智能体’的根本性蜕变。”
陈涛强调,“‘天元智驾’目前已形成T100至T2000的五级技术梯度,我们计划在2026年集中力量攻关‘端到端大模型’的研发,并有望在2030年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世界大模型’智驾解决方案。”
奕派科技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奕派营销事业部总经理余岳峰补充道:“奕派科技作为东风集团旗下新成立的品牌,将承担起集团战略落地和销量增长的主力军角色。
此次各位专家品鉴的两款车型,凝聚了东风在智能化领域最前沿的思考与实践。
我们奕派科技,将始终秉持‘以用户为本、技术为基’的理念,致力于成为用户值得信赖的、科技驱动的全域智慧出行伙伴。”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智能驾驶与座舱开发中心副总监曹恺也谈到:“‘天元智能’坚持‘乘商并举’的发展战略。
在乘用车领域,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智驾平权’。
而在商用车领域,我们正积极探索港口、物流等场景的无人化应用,目前已有数款车型进入了测试阶段。”
专家的智慧之光:场景为王,成本可控,让智能驾驶真正“普惠”
经过一番深入的沉浸式体验,专家们围绕实测感受展开了热烈讨论,既肯定了东风的成就,也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东风需要继续强化‘场景化创新’。”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王建强教授再次强调,“今天遇到的施工路段、强光等场景,这辆车处理得都相当不错。
但对于乡村小路、极端天气等复杂场景,仍有提升空间。
我建议,应该着力构建一个更加全面和细致的场景测试库。”
同济大学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的朱西产教授,则将目光聚焦于成本的控制问题:“对于10万级别的车型,要搭载智能驾驶功能,势必需要在硬件上做‘减法’,在软件上做‘加法’。”
他举例说:“例如,可以聚焦一到两款国产芯片,深化合作,这样既能有效降低成本,也能促进数据的互通共享。”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颜伏伍,对东风的智能化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天元智能”技术展现出了“体系化布局、成果显著”的特点,并且深刻彰显了东风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更实现了“自主创新与生态构建并重”。
针对未来发展,他建议东风进一步深化场景化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复杂路况感知、极端天气适应性等行业普遍存在的难题。
同时,依托“太极大模型”,推动感知算法从“识别具体物体”向“理解真实道路”迈进。
他还强调了要强化“车路云一体化”的落地应用,加速L3级及以上高阶智能的规模化推广,形成技术落地与数据反馈的良性循环。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导、汽车研究所所长龚建伟,用“活力、青春、激情、自信”来形容东风的自研团队,称赞团队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并且“天元智能”的技术体系,在短短两年内就实现了超越许多车企的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王亚飞,他对东风团队选择自主研发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表示由衷的敬意,认为东风奕派纳米06、东风奕派eπ007+这两款产品的成熟度远超预期,且团队所展现出的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尤为可贵。
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博士朱孔源,他认为东风在智能化体系化能力建设方面做得令人瞩目,称赞这两款车型实现了“智驾平权”,让10万级别的车型也能搭载记忆领航技术,这恰恰契合了智能驾驶技术“性能下探、价格下探”的行业趋势。
“然而,”朱孔源话锋一转,“东风当前亟待思考三个核心问题。”
他接着阐述:“其一,要明确当下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哪些智能驾驶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平衡技术规划与市场需求。
其二,要规划清晰的技术落地路径,以匹配技术迭代的节奏。
其三,要积极探索技术赋能产品的盈利模式,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支撑持续的研发投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他着重强调了“长期主义”的战略眼光。
“‘天元智能’必须树立‘长期主义’的战略思想。
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将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人工智能必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汽车行业,树立‘长期主义’的战略思想至关重要。”
从2021年“东方风起”计划的宏伟蓝图,到2023年智能技术的全面进阶,再到2024年科技跃迁3.0计划的稳步推进,东风汽车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智能化“跃迁行动”,持续深耕智能化技术。
如今,“天元智能”技术品牌的发布,“一核双基双元”智能化技术体系的构建,标志着东风汽车在智能化赛道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我们应当看到,东风汽车始终坚守智能与安全是底线,致力于成为用户值得信赖的“长期主义伙伴”以及行业的“安全领航者”,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智能、安全、个性化的出行体验,更为整个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深刻的启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