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长轴SU7路试照流出,或冲击40万级行政轿车市场
那天在朋友的汽修铺喝茶,隔壁做钣金的老李突然把手机递过来,“你看看,这尾巴是不是有点不一样?”屏幕上是一辆套着厚厚伪装的小米SU7,但比例怎么看都怪怪的——后门长得夸张,几乎要比前门还宽一拳。老李说,这是他表弟在环城西路拍到的,说不定就是传闻里的加长版。
其实“加大加长”这事儿,在国内汽车圈早就不是新闻了,从合资B级到现在的新势力电车,只要想讨好中国用户,就绕不开空间和舒适性这个坎。以前我开过一台原版SU7去南通跑高速,前排爽得很,可后排坐两个成年人就有点局促了——尤其是头顶那块溜背线条,让高个子乘客总觉得脖子缩着。
这次曝光的新车,看姿态轴距肯定是拉了,不止一点半点。有群友自称用停车场监控量过,大概比现款多出来十公分左右。他还注意到车前轮胎更宽,说可能是为了巡航稳当些。我倒觉得,小米这是想两头兼顾:既保留运动味,又能让商务人士舒服地翘起二郎腿。
不过设计师显然没动B柱位置,而是直接延伸了B柱之后的部分,这样改省事,也不会影响前排布局。据一个干结构件模具的哥们讲,如果真挪B柱,那成本和开发周期都得翻倍,还容易牵扯安全碰撞重来一次。所以他们宁可在尾部做文章,比如把C柱角度放缓、行李厢盖保持原来的小开口——虽然掀背依旧没有,但至少造型没被破坏太多。
我记得第一次见帕拉梅拉行政版,就是被它那种修长比例惊到了。当时保时捷销售跟我说,加150毫米轴距主要就是给后排老板准备的。而且帕拉梅拉这种定位很微妙,它不是纯粹的大沙发,而是在豪华里硬塞了一颗运动心脏。这回小米明显也是奔着这个方向去,只不过价格传言压在40万区间,要是真成,那可是直捅传统豪华腹地啊。
有人担心,加长会毁掉SU7原本灵活紧致的操控。我倒想起之前帮朋友送他的奥迪A6L去做四轮定位,他换的是更软的大脚垫和偏舒适取向避震,一圈下来确实少了点驾驶乐趣。但对那些每天司机接送、自己只偶尔摸方向盘的人这种差别根本无所谓,他们看重的是进出方便、膝盖不顶座椅靠背,还有安静平稳感。
还有个细节挺有意思,我认识的一位音响改装师傅,上个月接到订单,是给一台预生产的小米轿车做NVH优化,他悄悄透露内饰用料升级不少,中控下方甚至多了一层隔音棉。他笑说:“这摆明冲行政去了。”只是这些东西量产能不能保留下来,还不好说,有时候预算卡住,一刀下去最先砍掉就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位置材料。
至于命名,现在坊间叫法乱七八糟,有人喊“SU7 L”,也有人坚信它会以全新旗舰身份出现,比如什么“SU9”。反正官方还没松口,我猜他们自己内部也在权衡,到底是借现款热度还是另起炉灶塑造高端形象。这让我想到特斯拉Model Y L,也是为了家用属性才延伸尺寸;而东风岚图追光L则走另一条路,把外观弄得特别沉稳,典型“老钱”气质,小米应该不会学这种路线吧?毕竟它骨子里还是爱秀肌肉线条和性能数据的品牌风格。
不过话又说回来,小米现在最大的问题恐怕不是怎么命名,而是产能。今年春天帮同事订了一台YU7,到现在APP里显示预计交付还要等三十多周,他已经打算先买辆二手油车应急。如果真推高端行政版本,又赶上供应链紧绷,那些愿意花四五十万买国产豪华电轿的人,会不会等这么久?没人敢打包票。
昨天晚上微信群里,一个常年混进口二手市场的大哥发语音:“兄弟们注意啊,要是真出了加长版,不管卖价多少,你们先盯着首批准新二手行情,很可能会有意外惊喜。”他说完笑嘻嘻挂断电话,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又提前拿到了什么渠道消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